“漢東的財政盤子就這么大,再養一批人,今年說不定還能頂住,但明年、后年怎么辦?難道要靠上面撥款填窟窿?”
“機構臃腫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沙瑞金的話讓氣氛瞬間沉了幾分。
趙達功剛想反駁,坐在旁邊的高育良卻先開了口。
“瑞金同志考慮長遠,有道理。”
“達功同志關注當下,也沒錯。”
“其實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加不加人,而在于怎么協調。”
高育良雖然只是短短三句話,卻是一針見血!
隨后高育良頓了頓。
組織好語言后,緩緩說道:
“我覺得我們的協調機制,可以優化的地方還有很多。”
“比如咱們完全可以讓省廳各部門、各地市,梳理現有人員編制,把那些長期閑置、崗位重疊的人員,臨時調配到缺人的崗位。”
“尤其是基層窗口單位,這種現象很嚴重嘛。”
“而且咱們還可以讓試點工程指揮部可以實行輪崗制,一半人在前線,一半人回原單位處理日常,兩周一輪換,既不耽誤試點,也不影響本職。”
“這樣雖然也累了些,但至少還能堅持。”
“除此之外咱們還可以省警校、高校臨時抽調一批實習生,由老干部帶教,既能解決人手問題,也能鍛煉新人,還不用增加編制。”
“胡亂增加人手,確實容易出后遺癥。”
“但完全靠咬牙堅持,也可能把基層干部累垮。”
“所以我認為協調,才是破局的關鍵。”
高育良的話剛說完,會議室里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高育良的這番話,的確是很有道理。
但卻也最為復雜!
如果說趙達功做的是加法,那么沙瑞金做的就是減法。
而高育良做的則是乘法!
復雜程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做好了,當然能解決問題,但要是做得不好,反而可能會出亂子!
可以說。
理論上高育良是沒問題的,完全就是看實際操作如何!
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
理論可以復雜。
但實踐卻必須得簡單!
所以趙達功和沙瑞金兩人并沒有被高育良看似完美的理論說服。
而在對面。
穆辰看了一眼三人,滿意的點了點頭。
開口說道:
“各位的意見,都說到了點子上。”
“想法都很不錯。”
“育良書記的方案也很好,不過我們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一套復雜的方案中。”
“我的看法,還是先實驗一下。”
“先找一批干部。”
“然后按育良書記的方案,一周內完成內部協調和輪崗安排。”
“這件事,吳春林同志你來牽頭,組織部和省政府辦公廳聯合督查,確保落實。”
“對試點工程和日常工作確實無法兼顧的崗位,由組織部統計缺口,報省委常委會研究。”
“必要時,可以適當向上面申請增加一些編制,但不能太多。”
“考核一定要嚴格!”
“絕對不能亂給!”
“咱們要做到既不能讓基層干部硬扛,也不能讓漢東背上包袱。”
“散會之后,各自落實。”
“三天后,我要看到初步成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