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置酒的亭中坐下。孫微看一眼王治身后,昨日那年輕文士一直站著。
“這位郎君,妾從未見過。”孫微道。
王治道:“這位是我府上的門客,姓李,單名一個陌字,他文采了得,日后他就留在我身邊做事。”
李陌上前向孫微做禮:“在下李陌,見過王妃。”
孫微知道這行軍打仗的時候,什么文采都不是緊要的。這李陌能跟在王治身邊,想來長處在于出謀劃策。
“原來是先生。”她微笑著對王治道:“妾聽聞,天下智勇之士,莫不以入王氏幕府為容。府上果真人才濟濟。”
王治也笑了笑:“只可惜,我府上縱然能盡攬天下智士,也防不住王妃與世子里應外合,將我戲弄了一番。”
“哦?”孫微面不改色,“此話怎講?”
“王妃曾卜算,說吳郡當有上萬三仙教眾來犯,為何最后只來了千余人?”
孫微聽這話,便明白王治十有八九已經知曉了司馬雋在臨海的舉動。
他是如何知曉的?
孫微不由得看了一眼王治身側的李陌。
他眼眸低垂,安靜地站著,像個局外人。
王治在吳郡的一舉一動,都有楊荃的眼線盯著。這樣新鮮的消息,當是李陌等人帶來的。
孫微從容道:“戰場瞬息萬變,妾不能窺盡,亦是常情。監軍身世顯貴,三仙教縱然莽撞,卻也知冒犯監軍的后果。世間萬事,人心最是難測,一時懼怕退縮以致局面大變,乃屢見不鮮。妾卜算的是戰事,至于來人多少,確不能篤定,請監軍明鑒。”
王治仍不相信。
“王妃可知,世子竟將原本要攻打吳郡的三仙教眾,引到了臨海?”
“是么?”孫微詫異道,“妾卻不知道。戰場上的事,世子從不告訴妾,妾也從不過問。不過世子此舉,豈非大善?三仙教都去了臨海,吳郡安矣。只要吳郡安好,建康就安好,監軍難道不高興么?”
王治的臉上,一絲喜色也沒有。
他給建康的捷報上寫著殲敵五千,卻不知被誰將實情捅到了御史那里。幸而那御史與王磡交好,給王磡透了風。王磡趕緊將捷報按下,這才避免了一場被滿朝文武嗤笑的鬧劇。
因得此事,王磡大怒,派李陌帶著親筆信,隨宮中使節一道來了吳郡。那信中,他將王治罵得狗血淋頭,也讓王治知道了其中利害。
他還警告王治,這監軍必須有所作為,否則不必回家。
王治心里苦,思來想去,不得不將這一切怪罪道司馬雋和豫章王妃頭上。
他想寫信向父親申辯,說若三仙教果真來了上萬人,以他的能耐,殲敵五千不在話下。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等功勞。若非這豫章王府二人攪局,他何至于被閑雜人抓住了把柄,險些被人恥笑。
可他也知道,自己若這么干了,父親只會罵得更厲害。
臨到了這個關頭,自己做什么都是錯,一腔苦水只能往肚子里頭咽。
“監軍,在下以為,王妃所言極是。”一直沉默不語的李陌忽而道道,“世子所為,定然有世子的道理。不若等日后見面再與世子當面討教?時辰不早了,監軍不如揀了緊要事與王妃商議?”
這話提醒了王治,他只得收起心思,強行按下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