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還是得從五行相生相克上下手才行。”
李之瑞睜開雙眼,心中對于解決陰陽五行菁華在融合時變得混亂,導致煉丹失敗一事,有了解決的思緒。
而且他一想,就想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
一種是利用五行相生,達到金中蘊水,水中潤木,木中生火……使七種菁華達成某種特殊的平衡狀態。
另一個方法則是五行相克,以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讓菁華暫時保持在一種相互克制,并不相融的狀態。
至于這兩種方法誰優誰劣,李之瑞也分不出來,但他還是果斷選擇了前者,沒有別的原因,就是適合!
他身懷水木靈根,所參悟的凈化法則也是水木法則交融衍化而成,更加契合五行相生。
李之瑞將這兩種煉丹竅門,甚至可以說是秘法記錄下來。
為什么說出身宗門和家族的修士,通常來講,都要比散修走得更遠,走得更穩?不僅僅是有著充足的修煉資源,更因為有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秘法,能讓小輩們少走很多彎路,節約很多時間。
時間,對于李之瑞這樣的大修士來說,并不算珍貴,因為他們有著充足的壽元,可是那些小修士,他們的壽元有限,是不能夠浪費的!
畢竟像他這樣的修行天驕,億萬人中難有一個,大部分修士并沒有這般資質,能快速地提升修為。
話說回來!
將記錄好秘法的兩門玉簡送入藏經殿后,李之瑞出手將煉丹爐凈化干凈,而后才盤膝而坐,開始恢復法力、神識,調整自身狀態。
數個時辰后,只覺恢復圓滿的李之瑞,頗有自信的起身,開爐煉制第二次造化天丹。
這一次,他法訣施展的更加穩妥,更加合適,陰陽五行的菁華不僅順利的淬煉出來,而且比上一次節約了小半刻鐘的時間。
這可不僅僅是時間減少,更是減少了李之瑞法力和神識的消耗,可以讓他在接下來的煉制中,留有更多余力。
隨后,便到了李之瑞此前失敗的地方,融合菁華!
手中法訣一變,爐內菁華隨之有了變化,以水行菁華在最下方,依次融合木行、火行、土行、金行,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而且融合的菁華散發著絢爛的五色光華。
緊接著,再度出手,將陰陽菁華分別投入水木之中。
轟隆隆——
原本平靜的融合菁華,突然之間就沸騰起來,連帶著整座丹爐都開始搖晃起來,仿佛是即將失敗的征兆。
但李之瑞卻沒有浮現半點表情,手中法訣并沒有因此發生變化。
在他的操控之下,菁華逐漸恢復冷靜。
而這時,丹爐靈水之中,只剩下一枚尺余大小,散發著七彩靈光的丹藥雛形!
顯然,他成功邁過了上一次導致自身失敗的地方。
到這一步,李之瑞神情依舊平靜,既沒有高興、激動,也沒有緊張、擔憂,只有波瀾不驚的深邃。
丹藥雛形煉成之后,接下來便是養丹。
這不僅僅是增強丹藥的效果,還是進一步祛除丹藥中的雜質。
像市面上售賣的那些劣品、下品丹藥,就是在這個步驟當中,沒有很好的完成。
好在,李之瑞煉制了數千年丹藥,養丹之法已經熟練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更別說他所擅長的水法煉丹,最是適合養丹!
數個時辰過去,丹藥雛形已經不再五光十色,這并不是失敗了,恰恰是成功了的表現。
這意味著丹藥藥性內斂,靈氣內蘊而存,是上好的表現!
李之瑞恰到時候的變換法訣,變成了分丹法。
分丹,十分考驗煉丹師的本事,要確保每一粒丹藥的效果相差無幾,多了并不意味著丹藥品階更高,反而會更容易失敗,但少了,丹藥品階肯定會更低。
李之瑞的神識化作兩柄鋒利小劍,尋找時機,而后毫不猶豫的劈下,將丹藥雛形分成均勻的三份。
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三份丹藥中,只有一枚靈丹是恰到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