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罷撫須笑嘆:“貧道自問有些相面本事,今日連番受挫。”
跟著,他又與周奕具體聊起如何相面。
聊著聊著,就說起《周易》。
袁天罡搬出經典,周奕立刻以典回應,二人越說越深奧,進入狀態,不知不覺就延伸到了劍術。
這袁老道背著一柄長劍,他雖然不癡迷武學,但資質甚高,也練出了一身奇妙劍法。
他本以《周易》講武,周奕就引入“遁去的一”。
在彼此武學心得的擦碰下,就將“不可預測的變數”和“絕境中的一線生機”作為劍法的核心靈魂。
此刻研究的劍法,本身追求的不再是固定的招式威力。
而是在看似無懈可擊的定勢,即對手的攻勢、環境的限制、甚至自身局限等等,精準地捕捉并利用那唯一存在的“遁去的一”
即破綻、生機、致勝點。
周奕興致甚高,提出“無形無相,存乎一心”。
袁天罡延伸“后發先至,契機而動”。
周奕順著他的思路,又提出了“變化無窮,唯變所適”。
袁天罡撿起一片落葉,那只是環境中的一個微小因素,卻道出劍法中“絕境逢生,一線天機”的機理。
一直旁聽的石青璇算是見識到了,什么叫道門高人論道。
二人進入狀態后,渾然忘了時間流逝。
直至太陽下山,他們好像還有討論不完的話題。
可惜,她只是聽個樂趣,對于武道之學并不感興趣。
卻不知,這是天下用劍之人一輩子也求不來的機緣。若叫那些用劍之人曉得她的際遇與心性,恐怕要嫉妒死,同時也要惋惜痛恨。
論道之后,周奕站在院中踱步,提出了一個設想.
“袁道友,按照我們方才說的劍法。一旦有極高的精神境界,那么用劍者心境澄明,近乎“無我”,也許就能更清晰地“感應”天地萬物運行中那微妙的“機”與“變”,就如同卜筮者溝通天地。”
袁天罡露出驚色,看向周奕時帶著濃濃欣賞:“這將是劍法中最完美的易,”
“嗯。”周奕點頭,“這是心劍合一,感應天地。”
二人談到這里,各有所思。
也就停了下來。石青璇提議吃飯,周奕欣然同意。
用過晚飯之后,又秉燭夜談。
不過沒有再聊武學,周奕把話題引到了邪帝廟與邪帝舍利上。
袁天罡問道:“你們可知道邪帝舍利從哪來的?”
周奕道:
“據說是第一代邪帝謝泊,為尋找一套有關醫學的帛書,無意中于一座屬于春秋戰國時代的古墓內發現的陪葬品。此墓位于古齊國境內,宏大壯麗,陪葬品極其奢華。”
“邪帝舍利被謝泊發現時,是放在墓主所枕后頸之下,滿布血斑,晶瑩斑駁,因屬晶狀的半透明特質,故歸類為黃晶。”
袁天罡點頭,卻追問道:“那么,在初代邪帝謝泊發現舍利之前,墓主人又從哪得到舍利?”
周奕陷入沉思。
他也不敢說舍利只有一顆,那假舍利如何吸引周老嘆四人搶奪?
也許晶石是真,但是.
卻沒有歷代邪帝朝里邊注入元氣,故而像是假的。
周奕正在思索,石青璇頗有興趣,設想道:“舍利出自古齊國,這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那么,舍利會不會來自周天子?”
“周天子是黃帝后裔,廣成子是黃帝之師,因此更有機會接觸到舍利黃晶。”
袁天罡笑了笑:“我道門前輩,也是如你這般想法。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印證。”
不用周奕去問。
袁天罡返回屋內,不多時,他取來一顆黃色晶球。
不是很大,剛好能托在掌心,看上去也沒什么特殊之處。
“謝泊得到了那一顆來自古齊國,這一顆則是來自古蜀國,只不過,它沒什么作用,里面也沒有元精。”
周奕一看到這顆黃色晶球,就被吸引住了。
這玩意八成是真的。
那么石姑娘騙周老嘆他們的假舍利,便是此物。
“古蜀國.”
石青璇平靜傾聽的眼神忽得亮起:“會不會是周天子分封,將這黃晶球當成了一種類似和氏璧的信物,給了諸侯王。而周天子是從黃帝手上繼承,黃帝則是通過廣成子,那么”
周奕接上話:“那么舍利來自戰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