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大戰虎牢關!
圣地大戰后第十五日。
西風更緊,漸起的涼意附著在洛陽城外的槍戟旌旗上。
大軍綿延,偃師戰鼓擂響,震蕩一城秋色。
隨著《討瓦崗寨李密檄文》在點將臺上被祖君彥帶著憤懣叱責的激昂語氣當眾詠誦,一鎮又一鎮大軍自偃師開拔。
從第一鎮杜伏威、第二鎮單雄信開始,到東都的趙從文、楊慶、楊公卿、張鎮周、宋蒙秋、郎奉等大小將領,一共十八鎮。
諸將分領兵卒,或多或少,各司其職,浩浩蕩蕩,直開虎牢關。
晌午時分。
虎牢關下斥候回稟,急至裴仁基帳前。
“裴將軍,偃師大軍三刻便至!”
“洛陽多路軍陣也在其中,少說有五六萬人馬。”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通稟,裴仁基問道:“怎只你兩人回來,其他人呢”
一名斥候仰起腦袋,露出慌張之色:
“對方高手甚多,藏在軍陣之前,斥候營遭到襲擊,或身死或被擒。”
另一人欲言又止,終究沒說話。
他們此刻太過被動。
這關墻沿山脊延伸,與周圍的山崖峭壁結合,形成難以逾越的防線。
汜水河本是天然護城河,且關隘附近有控制渡口的設施、浮橋。
可是敵從偃師來,偃師在西,汜水卻在東。
山崖之險,又擋不住輕功高手。
故而,按照常理,虎牢關城與南側成皋城守軍中的大營高手該早些駐守烽燧要地,可是裴將軍卻無動于衷,放任對方大軍前行。
這一舉動,顯是要在虎牢關前決戰。
敵方沿途未受阻擊,士氣高昂。
他們這些守軍見敵眾愈近,反倒更加緊張。
裴將軍久歷兵陣,他如此用兵,要么是犯糊涂,要么是胸有成竹有一戰而勝的把握。
斥候詳細匯報,察言觀色,終究沒多嘴。
裴仁基擺了擺手,斥候退下,他的兒子裴行儼手持兩柄鐵錘,快步走近。
他砸響雙錘,聲音洪亮:
“爹,不如由我領一軍至大坯險峰谷口,挫敵銳氣。”
“不可。”
裴仁基手扶長須,滿臉嚴峻:
“此舉一來不合伏大師的要求,二來錯過良機,為時已晚。你此刻犯險,倘若在外邊遇到那位天師,又該如何險峰惡谷,可攔他不得。”
“唯有大軍之陣,槍戟叢林,才能擋住這等武道大宗師。”
裴行儼年輕氣盛,可一聽“天師”二字,當下心生忌憚,不敢逞強。
他以巡視城樓為借口,支開左右。
先看成皋方向,再望滎陽,竊聲問:“爹,密公何在”
“我也不知。”
“那伏難陀對戰天師有幾成勝算”
他面上存疑,接著說道:
“晁公錯、蓋蘇文縱是武道強人,卻在榮府壽宴慘敗,茍且保住性命。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當下虎牢決戰,他們面對天師,能發揮出伏難陀想要的效果嗎”
兩個問題,裴仁基都需要思考。
他想了又想,謹慎回答:
“按照伏難陀所說,他的勝算至少超過五成,且有限制他人的精神秘法。天師一旦中招,晁公錯、蓋蘇文趁機出手,勝算估計有七成。”
“就算達不到預期,他們三人防住天師想來沒有問題。”
裴行儼信心大增:“這么看來,憑借我們的人馬守此雄關不算難事。”
“只要密公持續補給,虎牢關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