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之下,青冥道起。
那明月之大,從任何一個道域抬頭仰望,仿佛都一樣,如一個浩大玉盤,扣在蒼穹。
但若是在極近之處,就會發現天上明月,足有上萬個道域之廣。
此刻,月下盤坐的林初生,隨著青冥天地道起,緩緩閉上雙眼,接著有大道虹光彌漫,逐漸如同在明月之下,凝聚出了一朵祥云。
這祥云居于月下正中,也有數十個道域之廣,可與月相比,仍然渺不足道。
若從遙遠的下界,從青冥天地的無數道域去看,就如同在明月之上,出現了一個微小斑點,并不清晰。
可隨著青冥天地的大道起伏,那大道虹光也還在以一種緩慢的速度,不斷向外蔓延擴散。
而若有神通廣大之輩,能一眼目及整個青冥天地,便能發現此刻整個天地起伏的大道,正在圍繞著林初生一人運轉。
在這大道的運轉下,使得這一刻的青冥天地,好似衍變成了一座無比浩大的造化大陣。
主導這座造化大陣的,是青冥天地的意志,而享受這份造化的,唯有林初生一人。
林初生此番,就是要借整個青冥天地,來助自己登臨仙神三境。
光陰無休,歲月無止,青冥天地的大道運轉,并沒有影響光陰歲月的變遷,日復一日。
可那月下的斑點,也在隨著光陰的逝去,隨著天地大道的運轉,在不斷浩大。
短短一年時間,那斑點已經逐漸遮蔽明月,成了青冥天地中無數道域都可見到的一片云彩,再不見月。
甚至于,連大日升起,每當位于正中時,也會被那云彩遮蔽了大部分光芒,只有一些微弱的光束,仿佛沿著云彩的洞隙間灑落。
每當這個時候,那云彩在太陽光芒的照耀下,就會愈加透亮,光華氤氳。
而自從明月被完全遮蔽之后,云彩也跟著停止了擴散,仿佛陷入了一個沉寂期,十年如一日,始終靜靜懸于蒼穹。
青冥天地內,眾生十年不見月,以至于從一開始的茫然驚詫,到逐漸習以為常。
可有一些人,卻始終關注著,期待一場驚變。
直至某一天,在整個青冥天地內,忽然出現了雷鳴之聲,如同暴風雨的前奏。
天地間的無數眾生,都聽見了雷鳴聲,卻又不見雷霆,仿佛并非出現在天地間,乃是自內而起,直接響徹在他們的腦海。
實際上,這是大道在激蕩,是林初生在借助整個青冥天地的大道,正在破境!
那每一聲雷鳴,都是他對仙神三境發起的一次沖擊,可震撼眾生心靈。
在之前的十一年,林初生其實都不算在破境,而是在奠定一個破境的基石。
這個基石,便是他借青冥天地大道形成的造化大陣,讓自己在仙神二境中,又往前強行走出的那一段路。
這一段路,本不存在于仙神二境中,林初生早已經走到了仙神二境的盡頭。
可他卻憑借天地造化大陣,以及自己對大道的極深認知,硬生生衍化出來了一段,走出了第二個盡頭。
但這一段路,并不穩固,就如同懸崖邊上延伸出去的一座斷橋,隨時都有崩塌的風險。
一旦崩塌,他自己也將跌落萬丈深淵,雖不至于粉身碎骨,卻也要身首異處。
可世間的道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充滿了崎嶇坎坷,林初生想要追求大道的極限,想要站得更高,就要承受相應的風險。
其實在第一年,他就衍化出了這座斷橋,并走到了盡頭,所以才能讓自身的大道虹光,遮蔽皓月。
之后他又用了十年的時間,來穩固這道斷橋,讓自己至少能夠在短時間內,屹立在斷橋盡頭,去對仙神三境發起沖擊,以求破境。
若在斷橋崩塌之前,他未能完成破境,也將承受極其慘痛的代價。
天地間的雷鳴聲,不斷響起,一聲接一聲,總共響起了九十九聲,也代表了林初生對仙神三境發起的九十九次沖擊,始終未能成功破境。
直至第一百次雷鳴聲響起,才終于有了不同。
先前的九十九聲雷鳴,都帶著些許朦朧,仿佛隔著一堵墻,顯得極為沉悶。
這種沉悶,也隨著雷鳴聲,出現在了眾生的心海里,讓他們內心壓抑。
尤其是一眾的仙神三境修士,他們聽聞更為深刻,以至于心中的壓抑感也更甚。
最甚者,當屬顧九秋、許星、娿神依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