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競爭方式也很常見。
就像后來很多網絡寫手寫書,一本書起來后,為了不敗壞自己這本書的名聲,保持一個好看的成績,他們往往會選擇另外開一個馬甲裝成新人去寫書。
很多公司為了保持母公司的光輝形象,也會通過資助其他小公司的方式讓他們去當炮灰。
雖然被注資的公司也知道自己是炮灰的命。
但互聯網的大爭時代,他們只能硬著頭皮沖上去。
上南,光岸網絡。
因為《射了個射》的忽然走紅,被挖到上南的游戲科學創始人馮暨還特地針對這款游戲做了專業的業務分析。
然后他就把這篇分析濃縮總結,變成短短幾行文案掛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這也是馮暨的一個老習慣了。
他基本會保持一周一次的朋友圈更新,有時候要拖幾天,有時候可能會一周兩更,游戲圈不少人都還挺喜歡看他的思考的。
迅速火出圈的《射了個射》讓馮暨開始反思到底什么是商業化,又到底是什么讓這么簡單的游戲能夠迅速火出圈。
馮暨朋友圈呂堯看了,甚至馮暨的分析報告他也看了,而且是馮暨親自遞給呂堯看的,看完他還在釘在呂堯辦公位上眼巴巴盯著。
呂堯在樓下mcn就是只有辦公位沒有辦公室。
搞得mcn公司里所有高管都只有工位沒有辦公室。
開玩笑!
公司最大的股東,以及公司最重要的網絡推手都沒給自己搞個舒服愜意的辦公室,你下面人要是搞了這像話嗎?
所以說,很多時候一個公司的領頭人是什么尿性,那這個公司的基因就會是什么尿性。
等到人格化在公司這一結構中被洗盡后,那成長起來的公司將會成為神格化的資本聚合體。
呂堯在自己公司工位上把馮暨的分析報告看完后,笑道:“很專業嘛,從游戲的機智,畫面,音效以及即時反饋方面全都做了分析,而且分析的都很對。”
《射了個射》這種小游戲看著簡單,但實際上這里面涉及了非常復雜的數學機制。
前面的簡單只是方便玩家入坑。
但到正式的游戲內容里,他就非常的講究策略了。
一次次升級后,玩家并不是退出游戲就死了,相反他跟肉鴿游戲一樣,什么時候退出游戲什么時候暫停,得到的強化和裝備也都在身上。
甚至每次升級通關后還可以選擇存檔,然后開另外一個檔案。
但只要在通關時游戲角色死亡,所有強化就都會清零,隨后每一關的“精英怪”,“稀有怪”,“小boss”,“安全區”出現的時機,“強化選項”的內容,武器裝備和皮膚的掉落都會隨機更改。
上一把你可能運氣好沖到了很高的關數,但下一把你可能早早就gg了。
而只有真正通關后,拿到的稀有物品,才會存入賬號背包。
看著簡單的游戲其實藏了很多的心思,這也讓很多想要仿制的小工作室感覺不對勁,里面的游戲素材,游戲機制好像還真不是他們趕趕工能弄出來的。
呂堯放下馮暨那份分析報告,說道:“其實國內很多游戲不是技術力不夠,更不是錢不夠,甚至不是技術力和運營思路上的不夠。”
“最最要命的地方在于.”
呂堯盯著馮暨說道:“國內很多游戲大廠出的游戲,都是一群不愛玩游戲的人出的。”
馮暨聽了這話頓時眉飛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