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二師兄剛剛還被列隊歡迎,這才多大會兒工夫,就有幾位斷送了豬生。
“給!”
看著孫立遞過來的票,李天明不禁好奇。
“什么東西?”
“用餐券,全廠每人一張,你這張是領導特批的。”
李天明拿著票,正面印著“用餐券”,后面是一行小字。
憑此券可以在海城鋼鐵廠任一食堂領取葷菜三份。
“隨時都能領?”
“有效期三天,過期無效。”
好吧!
李天明和孫立一起到了食堂,剛一露面就被人給認出來了。
一時間食堂內掌聲雷動。
照這架勢,這頓飯肯定吃不消停。
李天明靈機一動,抬起胳膊就喊。
“向工人老大哥學習!”
“向農民兄弟學習!”
“向工人老大哥致敬!”
“向農民兄弟致敬!”
喊著口號,李天明順利到了取餐口,何師傅今天親自打菜。
確實豐盛。
四喜丸子,紅燒肉,還有焦溜大腸,溜肝尖兒……
李天明隨便點了三樣,拿到用餐券的時候,他就知道等會兒要配合擺拍。
以前來鋼廠送魚,孫立都能請他吃一大碗紅燒肉,今天難道會小氣?
果然,李天明剛打完飯,立刻有人舉著相機,對著他就是一通猛拍。
“天明,這邊!”
拍完照,李天明緊接著被帶到了一個房間,里面已經有一男一女在等著了。
“又見面了!”
這兩位正是當初第一次采訪他的《海城日報》的記者。
男的叫劉思明,女的叫姜紅英。
“李天明同志,你好,我們這次過來,還是想對你做一次采訪。”
李天明聞言看向了一旁的孫立。
“配合一下。”
“你不是物資科的嗎?怎么宣傳上的事也歸你管了?”
來都來了,躲肯定是躲不掉的,那就……
采吧!
不過這次,李天明可得多加小心了。
尤其是那個姜紅英,這女人善于挖坑,不但能埋采訪對象,鬧不好連她自己都能給埋了。
把餐盤放下,李天明對著兩人點了點頭,埋頭來吃。
餓了一天了,肚子里一點兒糧食都沒有了。
劉思明和姜紅英也剛剛在鋼廠的食堂吃過。
久違的紅燒肉,直接把兩人給香迷糊了。
此刻看著李天明吃得那么香,感覺又餓了。
沒辦法,當下這個年代,腦力勞動者的定量遠比體力勞動者少。
可誰也沒規定,耍筆桿子的就沒有大肚漢啊!
“李天明同志,請問可以開始了嗎?”
“嗯!”
李天明應了一聲,大廚做菜就是香。
劉思明吞了口唾沫,努力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不去關注餐盤。
“請問李天明同志,是怎樣的一個契機讓你決定,通過養豬來支援海城鋼鐵廠的建設呢?”
啥?
這話說的,李家臺子的集體養殖場,豈不是成了海城鋼鐵廠的下屬單位了。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我,是我們,送到海城鋼鐵廠的生豬,是李家臺子村辦集體養殖場提供的,至于支援鋼廠的建設……海城鋼鐵廠和李家臺子是互助單位,相互支援,這種行為很正常。”
李天明剛說完,就感覺到那個姜紅英又在蠢蠢欲動了。
報社是派不出人了嗎?
為啥非得把這個女的派來?
難道就不怕禍從口出,再連累報社嗎?
接下來的采訪,還是劉思明在主導,主要還是圍繞著工農聯合這個大命題在做文章。
李天明一邊應付著,同時還得提防蠢蠢欲動的姜紅英。
終于,這女人還是按耐不住了。
“劉老師,我也有一個問題。”
劉思明面色一僵,想要阻止,但他明顯沒有姜紅英的嘴快。
“請問李天明同志……”
「關于價格的問題,肯定會有些疏漏,年代久遠,我能了解的途徑,只能是家里的長輩,網上那些沒個準,再加上各地的物價有差距,我是天津的,物價肯定要比內陸地區高一點,還有就是,天津這個地方,特殊時期日子真沒那么苦,還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