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看天滿的對象不咋樣!”
一直到了半路,李天生終于還是沒忍住。
他的性子一直是有什么都憋在心里,也就是在天明這個大哥面前,才愿意多說幾句。
“天生,記住了,就算是親兄弟,人家的事,能不管就不管,摻和的多了,再親再近的關系,也容易鬧鬧僵。”
“我知道,可就是……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個城里人嘛!”
李天生還是憤憤不平,瞧不起他也就算了,但李天明是他們這一輩最大的,憑啥要看弟媳婦的臉色。
“行了,不愿意見,以后咱們少往跟前湊就是了。”
對秦麗,李天明心里也覺得膩歪。
不就是仗著家世好嘛。
上輩子,秦麗不光瞧不起他們這些鄉下的窮親戚,就是對待李學軍夫婦也不怎么好。
天滿性子又軟,面對這個強勢的媳婦兒,一輩子都沒直起腰來。
可這一世不一樣了,李學軍年底就要提后勤處的處長,比秦麗她爹職位還高,這女人還敢在李學軍面前甩臉子?
想來也是個沒腦子的。
回到村里,天已經黑透了。
轉天一大早,李天明先去了村支部,把賣魚的錢下了賬。
電風扇廠那兩萬塊錢,昨天收工后,宋曉雨已經交了。
場院這邊,幾臺脫粒機同時開動,全村男女老少,只要還能動彈的都在忙活著。
養殖場那邊的工程也沒停,之前跟著李天明進城攬工的那幫爺們兒,全都在這邊的工地。
這兩天瞧著又有點兒轉陰,得抓緊把糧食晾曬完入倉。
又是一個禮拜,這天正忙活著,大喇叭響了起來。
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老百姓很少有知道聯合國到底是個啥,但并不妨礙人們為之高興。
總歸是……
長臉了!
這么大的喜事,免不了慶祝一下。
具體的慶祝方式就是……
交公糧!
按照縣里的要求,今年要定好了日子,一起交到縣里,營造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個要求傳達到各村,就沒有不罵街的。
往年各村都是交到鎮里的糧站,然后由糧站統一交到縣里。
今年不但要多跑幾十里路,關鍵是,各村鎮一起交公糧,去的早了還好,可要是去晚了,能不能在天黑之前趕回來都不一定。
“哪個王八犢子,出的這不是人揍的鬼主意,我艸他姥姥的。”
李學慶一邊盯著裝車,一邊罵大街。
他作為村主任,也得跟著一道去,還要拿著喜報,上臺宣布今年的糧食產量。
可稻子還沒完成脫粒,鬼知道到底收了多少斤糧食。
只能往少了估算一個數字。
他也怕又像58年大躍進那樣,虛報糧食產量,地里的收成最后全充了公糧。
一畝地三萬斤,這瞎話居然也有人信。
當年李學慶頭鐵,就是不肯說瞎話,因為這個還遭了批判。
可總比別的村子,光顧著吹牛皮,讓鄉親們餓肚子要強。
“叔,行了,明天咱們早點兒走,爭取天亮前到縣城,早早交了,早些踏實。”
李學慶心里堵得慌,對縣里拿著雞毛當令箭,瞎胡搞的命令滿腹牢騷。
“你說幾點走?”
“四點吧,您通知下去,早早過來,別耽擱了。”
爺倆商量好,又檢查了一遍,各自回家。
轉天天還沒亮,李天明就起來了。
“現在就走?”
李天明答應了一聲。
“你接著睡,我等會兒翻墻出去。”
說著,把準備起身的宋曉雨又給按了回去。
“路上開慢點兒。”
“放心吧!”
李天明去廚房拿了兩個二合面的饅頭,又從腌菜壇子里撈了兩個辣椒。
翻墻出去,一邊吃一邊去了村支部。
這邊已經有人先到了,李學慶正指揮著大家伙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