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都有小學校,但初中只有大柳鎮一家,年久失修,那些校舍早就不能用了,夏天漏雨,冬天透風,李學國和縣里反應了好幾次,可上面只是推脫。
他是大柳鎮的公社主任,最后這事只能落在他的頭上。
但鎮上也沒錢啊!
所以,李學國就惦記上李家臺子了。
“把鎮上的初中搬到李家臺子?”
“我看了,小學校后面還有好大一片地,干脆都利用起來,把初中安置在李家臺子,以后村里的孩子就不用每天走十幾里路去鎮上讀書了,還能避免危險!”
聽上去倒是個好事,李學國說的危險也的確存在。
從李家臺子去大柳鎮,要繞過長甸河,冬天的時候,河面結冰,很多學生都是直接踩著冰過去。
去年李天明一個同輩的兄弟,就在過河的時候,掉進了冰窟窿里,幸好當時結伴同行的人多,給撈了上來。
要是能把中學放在李家臺子,倒是能省不少麻煩事。
可關鍵問題是……
“錢誰出?人工我們村負責,可錢呢?”
呃……
提到錢,李學國也犯了難。
現在連縣里的財政都困難,要不是李家臺子結了幾萬塊錢的豬崽錢,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發著都困難。
更別說是大柳鎮了!
鎮上又沒有收入,只能靠縣里的財政補貼,李學慶現在問李學國要錢,可真是找錯人了。
“我要是有錢,還用得著跟你張嘴,直接把鎮上的中學翻蓋就行了。”
得嘞!
這是想要打土豪啊!
李學慶不想答應。
蓋個小學用不了多少錢,李家臺子人口少,適齡的孩子加在一起也就百多號人。
分成六個年紀,也就是六間教室,再加上老師的辦公室,還有其他一些用途的房子,按照規劃,12間房子就夠了。
【1971年的時候,我們這個地區小學是六年制,有的地區是五年制,我堂哥1971年讀的小學,找他問的,勿考!】
可初中就不一樣了,六個村的孩子,那可就不是十幾間房子能解決的了。
“學國叔,要建中學,需要的錢可不是一兩萬能辦成的。”
李學國也知道,這事難為人,可總不能讓孩子們一直在破房子里念書吧!
“我有個想法!”
“說!”
李天明掰著手指頭說道:“地方、人工,還有玻璃、砂石料這些建材,我們村可以出,但是,鎮上要出磚瓦,既然要蓋,那就蓋個能用十幾二十年的學校。”
李學國聽得一愣,指著李天明無奈道:“你小子在這兒等著我呢?”
大柳鎮的磚廠是鎮上唯一能創收的單位。
只是因為這年頭,很少有能蓋的起磚瓦房的,所以磚廠每年最多也就能保持收支平衡。
李天明要鎮上出磚瓦,將來這筆賬只能掛在鎮公社的頭上。
李學國權衡著利弊,甭管咋革命,讀書總不是壞事。
將來考量他這個鎮公社革委主任,教育發展同樣是其中一個標準。
而且,真要是因為中學那破破爛爛的校舍,再出了大問題,那可就不是一些磚瓦能彌補的了。
“行,這事我應了。”
說完,像是怕李學慶和李天明后悔,李學國撇下兩人就走了。
“天明,你咋真答應了,就算鎮上出磚瓦,剩下的也要不少錢呢。”
“叔,這是好事。”
“我當然知道是好事,可咱們村賬上沒有這筆錢啊!”
如今村里的每一筆錢都有了去處,要建中學,剛剛李天明也說了,不是一兩萬就能行的。
“這學校又不是咱李家臺子自己的,別的村難道沒份?”
呃……
“你是想……”
話還沒說完,一輛吉普車停在了小學校的大門口,從車上下來幾個人,為首的看著眼熟。
「今天第二章,繼續求推薦票,小伙伴們再支持一下,拜托了!還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