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中,家家戶戶的屋頂也飄起了炊煙。
誰家日子過得好不好,從大年三十的這一頓飯,就開始了較量。
往年早上這一頓,基本上都是湊合,能見個葷腥,就算好的了。
家里的好東西,全都等著晚上再一起端上桌。
不用相互試探,家里的孩子早把底細給抖落出去了。
我家有一只雞,我家蒸的大肉丸子,我家晚上吃魚……
大人們在較量,孩子們也在攀比。
可今年不一樣,手頭寬裕,誰也不想大過年的,還虧待了自己的肚子。
天剛蒙蒙亮,飯菜就已經端上了桌。
張翠娟的遺像前,也早早的擺滿了供品。
宋曉雨和小蓉這對姑嫂,恨不能把家里有的都給安排上。
生前沒能享到福,如今人雖然不在了,可兒女們總想著把所有好的都讓她享受一遍。
收音機打開,電臺正在放《紅燈記》的選段。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
這年頭沒有春晚,甚至連春節都成了受批判的四舊,但電臺的領導,還是變著法的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給全國的老百姓增添一點兒過年的氣氛。
“吃飯了,吃飯了!”
李天明把最后一道蒸雞端上了桌。
八道菜,一道比一道硬。
雞鴨魚肉全齊了。
小五眼巴巴的看著,等著李天明先動筷子。
“別愣著了,吃吧,今年咱家添人進口,明年就更熱鬧了。”
李天明說著,看向了宋曉雨的肚子。
那里面正在孕育著的小生命,就是他重來一生,最大的奔頭。
夾了一筷子魚肉,放在了宋曉雨的碗里。
開吃。
“那天我在馬路上遛彎兒,挺平的馬路他不讓你走,非讓你到便道上走。”
“你在馬路上走?那哪兒行啊?”
“怎么啦?”
“馬路上是為走車的。”
“我沒攔著他走車啊。”
“那么些個車,你跟著一塊兒走,要把你撞了怎么辦呢?”
“我心里有底兒,我準知道那開車的他不敢撞人。”
“開車的不敢撞人你就故意擋著它,萬一把你撞了,不就晚了嗎?”
“這么說還是為我好?”
電臺又播上了侯寶林和郭啟儒兩位大師的相聲《夜行記》。
李天明上輩子也是個相聲愛好者,最喜歡的是馬三立。
只可惜現在馬三立被打倒了,成了湊數的右派,被下放到了農村。
距離重新登臺,大概是十幾年以后的事了。
哈哈哈……
包袱抖出來,引得眾人一陣笑。
與此同時,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戶都在享受著難得的大餐。
自從時代洪流開啟之后,鄉親們難得過這么舒心的年。
吃過早飯,小五撐得哼哼唧唧的躺在炕上,本來還想出去炫耀一下新衣服,可這會兒實在懶得動彈。
剛把桌子收拾好,一幫堂弟堂妹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