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市革委一把手親自到現場背書,電風扇廠面臨的所有阻礙徹底被一掃而清。
白江濤本來還想著,在建筑材料上卡一把,現在哪還敢再動這個心思。
就算他背后有靠山,但現在海城是王作先說了算,他的靠山也只能背地里使絆子,真要是在明面對上,照樣也得完蛋。
只是讓李天明意外的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海城日報》始終沒有登關于電風扇廠的相關報道。
想來還是被王作先給壓住了。
兩個人之前那次見面的時候,李天明就曾提過建議,電風扇廠這種性質的集體工廠,在全國還是首例,最好還是先別把聲勢鬧得太大,對此,王作先也是贊同的。
那天李天明見到劉思明和姜紅英,還以為王作先又改主意了,準備將電風扇廠當作典型來宣傳。
可現在報紙上又沒了消息。
領導的想法還真是一時一變,讓人捉摸不透。
不過無論怎么樣,現在電風扇廠的建設總算是被鋪平了道路。
以后就算是還要再變,也得等他們干起來再說。
出了正月,又過了倒春寒,天氣漸漸回暖。
廠房的建設也進入了最后封頂階段。
“上頂干活的,必須系安全繩,這是規定,再讓我看見誰拿我的話當耳旁風,別怪我扣他的工分。”
所有參與工廠建設的,村里都給記著工分的,一天15個,到年底分紅的時候,也是一筆收入,誰會和錢過不去。
除了工程質量,李天明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問題。
現如今各方面都在關注他們這邊,別說因為安全出人命,就算是工傷,那也是將把柄送到人家手里。
一開始還有人不以為然,但禁不住李天明天天說,時時說,說得多了,總會往心里去,可偏偏還是有人不長記性。
剛剛天立在上面干活的時候,又忘了系安全繩,被李天明看見,喊下來就是一通臭罵。
“天明和你說話呢,記住沒有!”
李學慶過來,照著天立的大腿就是一腳。
“記……記住了!”
“也別等下回了,今天扣你10個工分,服不服?”
天立哪敢說別的。
“服,我……以后肯定記住!”
“行了,干活去!”
其他人見李學慶和李天明動真格的,立馬又緊了緊腰間的安全繩。
這年頭人們的安全意識非常淡漠,總覺得出不了事,可一旦出了事,后悔都晚了。
“上面的全都記住了,再讓我抓住,全都按著這個標準罰,出了事不光自己受罪,還得影響咱們廠,別以為市里的王主任支持就萬事大吉了,反對咱們這個廠的人多著呢,真要是被抓住了把柄,到時候廠子被叫停,大家伙投進去的錢,都得打了水漂!”
李學成此刻也在上面,一天15個工分,這活全村人都搶著干。
李天明雖然沒指名道姓,可還是讓他心里窩火。
“吃飯了,吃飯了!”
這時候,村里的婦女們抬著午飯過來了。
“哥!”
李蓮也在其中。
“啥時候回來的?”
在棉紡廠干了大半年,現在的她相比之前,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
以前總是不言不語的,走路都習慣低著頭。
看看現在,別的且不說,人明顯變得自信了。
“剛到家!”
自從過完年,李蓮一直沒回家,今天休息,就和車間主任請了一天假,回村來看看。
李天明拿了兩個二合面的饅頭,一塊大腌蘿卜,找個背風的地方吃飯。
“在廠里沒啥事吧?”
“好著呢,哥,你不用替我擔心。”
“遇到事,就去找你嫂子她姐,要不然就找楊建軍。”
李蓮的性子軟,棉紡廠又是個小社會,被人欺負了恐怕也不會吭聲。
“嗯!”
李蓮答應了一聲。
“哥!你猜我在廠里遇到誰了?”
“誰啊?”
剛說完,李天明就猜到了。
“莊老桿兒的閨女?”
說著,看向了不遠處,正和鄉親們湊在一塊兒吃飯的莊老桿兒。
這人雖然窩囊,可干活確實是一把好手。
木工、泥瓦工,都能干得來。
“哥,你咋知道的?”
這還用問嘛!
李蓮這么說,肯定是他們兩個都認識的人,能被她特意提起的,除了莊薇薇,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