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嘗味道怎么樣?”
吳月華盛出一碗飯,遞給了李天明。
自從那次實驗失敗以后,這小老太太就像是魔障了,每天至少五六斤大米,可把李學慶給心疼壞了。
糊得不算厲害的,都進了李學慶的肚子,那些實在不能吃的,也全都拿去喂了豬。
好在吳月華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就找出了問題所在,重新調整了溫控裝置之后,終于成功煮出了一鍋白米飯。
李天明接過,吃了一口,這次沒有一丁點兒焦糊味兒,只是和柴鍋煮出來的米飯相比,還是差了點兒意思。
可電飯煲存在的意義就是方便,不需要生火,也不需要有專人盯著,只要插上電,按下開關,就能把一個主婦解放出來。
“再來一鍋!”
實驗就是要不斷的重復,一次成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誰也不能保證是不是運氣。
只有次次成功,而且通過反復的實驗,順便還能驗證電飯煲的使用壽命,同時檢測其安全性。
能煮出一鍋白米飯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無數的難關等著一步步的攻克。
其中安全是最為重要的。
萬一人家買了他們的產品,回家用上,人出去上班了,等下班回家,房子燒的只剩下一個門框了,那咋辦?
連著煮了10鍋,溫控裝置一直運轉正常。
“接下來就是安全性!”
吳月華也明白這個道理,接下來的一段日子,看起來還有的忙了。
轉天,李天明便開著拖拉機,去了市里。
電風扇廠的廠房已經建成,現在正忙著安裝機器。
王作先一直在關注著這邊的進度,取得這么大的進展,哪能不去給領導報喜。
市委大院門口,這次等著李天明的是王作先另外一個姓苗的秘書。
做好了登記,跟著苗秘書一起進了市委辦公大樓。
“領導正在開會,讓你在這里等一下!”
說完,苗秘書就出去了,緊接著又有人進來,給李天明端來了一杯茶。
等了足足一個小時,房間的門開了,苗秘書走了進來。
“李天明同志,跟我來吧!”
王作先的辦公室,李天明來過一次,和上次來的時候,唯一不同的就是桌子上擺著一臺電風扇,正是吳月華做出來的樣品。
“吳月華同志在你們村生活還好嗎?”
李天明還沒等坐下,王作先便問了這么一句。
一瞬間的錯愕。
李天明知道,不光是吳月華,像郄國良等人在李家臺子的事,根本瞞不過王作先。
“你的膽量倒是不小,他們可都是被上面定了性的,你把他們留在村里,就不怕惹禍上身?”
“怕!”
李天明實話實說,他確實怕,雖說都是監管勞動,但是,思想教育沒跟上,一旦有人追究的話,第一個倒霉的是李學慶,第二個就是他。
“可我覺得……咱們國家不會一直這樣,偉大領袖不是也說過嘛,老九不能走,國家的建設,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他們的知識!”
王作先沒想到,李天明的膽子居然這么大,啥話都敢往外說。
國家不會一直這樣?
難道現在不好嗎?
現在不對嗎?
這話一旦傳揚出去,李天明最輕也是個現行反.革.命。
只不過……
王作先也是深有同感,現在的種種難道真是對的嗎?
先不說路線問題。
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嗎?
解放都已經二十多年了,像海城這樣的沿海城市,都還沒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那些偏遠地區呢?
前段時間,王作先跟團去了附近幾個城市參觀考察,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榮,可偏偏老百姓面露菜色。
上面已經糾正了好幾次,可偏偏底下還有人為了政績在弄虛作假。
王作先是個務實派,他最為迫切的希望就是老百姓能夠增加收入,能吃得飽,穿得暖。
至少在他治下的海城,堅決不許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
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條件就是……
說實話!
李天明的話有問題,而且還是大問題,但也是實話,是真心話。
“有些話,不能隨便說,可以裝在心里,然后干出來,不一定非要掛在嘴上,明白嗎?”
王作先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保護李天明。
他很想看看,這個敢想敢干的年輕人,到底能走得多遠,飛得多高。
“明白!”
“吳月華等同志,你要保證照顧好了,將來……或許國家還有需要他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