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朝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煙,很快煙灰缸里就被鋪了一層。
“要是按你說的,政策上……”
“這和政策有啥關系?”
李天明說得口干舌燥,起身給自己倒了一杯水。
“咱們國家的社會制度就是按勞分配,誰干得多,誰貢獻大,就應該多分多得,這有什么問題?難道還和剛建國的時候那樣,搞一平二調就是正確的了?”
馬援朝聽到這話,立刻就急了:“胡說什么呢,不怕被人揪著小辮子啊?”
剛說完,馬援朝便反應過來,現在不同以往了。
所謂的一平二調,實際上是人民公社化初期的產物,一平?指的是,無償抽調各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資金、農具、產品及社員個人財物,實行貧富拉平、平均分配。
而?二調?是指,無代價地調用生產隊的勞動力或財物。
這個政策旨在快速實現共同富裕,但違背了按勞分配、等價交換原則,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后來問題浮現出來,上面立刻便糾正了錯誤。
“你說的是沒錯,可是,如果按你們的工廠那樣搞這個……績效,阻力會非常大!”
不僅僅是大,有些人甚至會以此為捅破口,直接上綱上線,攻擊現行政策。
畢竟這碗飯都吃這么多年了,突然不讓這么吃了,還增加了吃的難度,絕大部分人肯定會生出抵觸情緒。
三級績效層層考核,從廠里,到班組,再到各自的崗位,簡直就像是要在每一名工人背后上緊發條,誰能愿意干活的時候,背后有無數雙眼睛盯著。
但是,不改變又不行,李天明的話,確實不是在危言聳聽。
人都是有惰性的!
當年剛建國的時候,全國上下的人民群眾熱情萬丈,完全不講個人利益,一門心思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
可過去這么長時間,熱情也漸漸地消退了。
關鍵是全家那么多口人要吃飯,光靠革命熱情填不飽肚子。
“你再說說電冰箱廠。”
“電冰箱廠的問題就要復雜一些了,首先一點,馬局,剛剛那位蘇科長……”
“才不配位,遇到問題,發牢騷,說怪話,這樣的人不能讓他繼續待在領導崗位上!”
顯然,馬援朝對蘇同順非常不滿意。
“馬局,咱們先不說才不配位的事,我有個問題,如果那位蘇科長解決了電冰箱的質量問題,廠里,輕工業局會給他相應的獎勵嗎?”
呃?
獎勵?
“這個……有啊!”
的確有,不過不是以現金的形式,而是給些比較稀有的票據,或者干脆給實物,一杯茶缸子,或者一個臉盆、手電筒什么的。
“你問這個……難道大柳鎮的廠里還有這個?”
“當然有,無論是發明創新,還是提高生產效率,只要能創造價值,廠里都會給予相應的獎勵。”
啥獎勵都沒有,人家為什么要勞心勞力地搞創新?
李天明不否認有的人思想覺悟確實非常高,為了國家、集體利益,甚至不惜獻出生命,但那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絕大部分老百姓還是只盯著眼前的利益,老婆孩子的新衣裳,全家飯桌上的那碗肉,這些才是實在的。
“再有就是,電冰箱廠這個項目,上馬太倉促了,當初那位楚副主任想要一鳴驚人,在經濟建設上也壓王主任一頭,這才搞出一個半生不熟的電冰箱廠,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恐怕連市場調研都沒做,就倉促建起來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了解,說說解決辦法。”
“引入國外的先進技術!”
“還是要招商引資?”
之前和東瀛的松下財團談了那么長時間,可是在涉及到控股權和管理權的關鍵問題上,雙方存在的分歧太大,最終合作的事沒能推進下去。
“不是招商引資,是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
“這有什么不一樣的?”
馬援朝剛說完,突然想到了李天明此前去西德,立下大功的那三條軋鋼生產線。
“你的意思是說,引進國外的設備,咱們重新建一條生產線?”
“關鍵還是技術!”
“可技術轉讓,這個……恐怕不容易吧?”
雖說現在的外部環境好了一點兒,特別是這段時間狠狠教訓了猴子以后,老美都放松了對中國在部分領域的技術封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