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這樣……不是和以前一樣了嗎?”
李學軍說的以前,是指解放前。
大量外資搶占中國市場,瘋狂沖擊著民族資本。
洋火、洋車……
就連一個小小的釘子都叫洋釘!
“所以啊,打鐵還需自身硬,咱們得把自己的本事練出來,才能去和外國人競爭。”
“像你說的那樣,國企放開限制,允許個人和大集體參與就行了?”
李學軍感覺腦子有點兒亂,完全跟不上李天明的思路。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找到病因,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電冰箱廠,要是再不改的話,遲早完蛋!”
技術落后,產品沒有競爭力,一旦全面市場化,這樣的企業不被淘汰才怪呢!
“鋼鐵廠……”
在其位,謀其政。
電冰箱廠咋樣,李學軍管不著,他關心的之后鋼鐵廠。
這也正是李天明大晚上的過來,要對李學軍說的。
孫福滿要上調冶金局了,按照孫立說的,李學軍下半年就會接任鋼鐵廠的革委主任,正式出任一把手。
新官上任還要點上三把火呢!
李天明自然要幫著親大伯在鋼鐵廠站住腳。
當即便把他之前對馬援朝說的生產績效,又和李學軍說了一遍。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要激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
李學軍聽得連連點頭。
“這樣就行了?”
“當然不夠,還得鼓勵技術革新,鋼鐵廠以前用的是平爐煉鋼,后來改成轉爐煉鋼,這就是革新。”
早在1957年,國內就開始嘗試自主研發轉爐技術,1964年,京城石景山鋼鐵公司,也就是后來的首鋼,建成首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并投產,標志著轉爐煉鋼技術實現全面國產化。
到了1972年,更是建成了120噸氧氣頂吹轉爐,近些年轉爐煉鋼技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取代平爐煉鋼。
海城鋼鐵廠算是走在全國最前面的那一批大型鋼鐵廠。
“大伯,要重視人才,還不能只是放在口頭上,適當的物質獎勵,才能激發創造性。”
這個年代的人們恥于談錢,涉及到個人利益總是顯得扭扭捏捏的,可要是沒有利益的刺激,甭管是積極性,還是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了。
人,畢竟還是要過日子的!
只靠榮譽可填不飽全家人的肚皮。
李學軍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了,李天明這些話就是專門為他準備的。
“天明,你是不是聽著啥消息了?”
最近孫福滿已經開始工作交接,李學軍自然知道再進一步,就能坐上那個一把手的位置了。
“孫立和你說的?”
“大伯,這事還保密啊?”
一旁的嚴巧珍也跟著說道:“還保密呢,現在連廠里食堂的耗子都知道了。”
像海城鋼鐵廠這樣的大國企,廠里權利的過渡,肯定不能是突然發生的。
“我原先根本沒想過。”
別說一把手的位置,就連現在這個副主任,李學軍都沒敢奢求。
能在后勤處采購科的位置上穩穩當當的干到退休,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現如今要把他推到那個位置上去,他是既緊張,又激動。
“您現在想也不晚,大伯,現在上面要改革,您將來在鋼鐵廠也得張羅起來。”
這不算是投領導所好,應該是緊跟領導的步伐。
“你說得確實有道理,可一旦動起來的話,牽扯面太廣,鋼鐵廠和電冰箱廠不一樣,上萬人的大國企,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別說要動人家的飯碗。”
鼓勵技術革新,這個還好說,畢竟和絕大多數人的關系不是很大。
可生產績效一旦引入,勢必要動一部分人的飯碗,那些原本能安安穩穩過日子的,這下可就混不下去了。
“既然要改,肯定要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不改……”
“不改就等著被市場淘汰!”
李學軍把李天明沒說出口的話,給講了出來。
未來的市場經濟,可沒有國家幫著托底。
改革,勢在必行,走在前面的總是能吃到更多的市場紅利。
“那就……動一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