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說這是農村?”
站在李家臺子村口,看著兩側那成片的廠房,孫福寬感覺自己都快生出認知障礙了。
他老家營口雖然只是一座三四線的小城,可好歹也是城市,但是……
和這里相比,到底哪個才是農村啊?
在來到李家臺子之前,孫福寬雖然驚嘆于孫立口中描繪的那個計劃,但是,在他的心里,還是覺得李天明的計劃太過天方夜譚。
可站在這里才發現,自己的眼界和見識還是太窄了,原來李天明在實施那個計劃之前,真的已經在老家建成了一個工業園區。
成群結隊的工人,來來往往的貨車,還有耳邊不斷傳來的機器轟鳴聲,讓他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
原來真的有人能做成這么大的事業。
“來之前,我不是已經和你說了嘛,看那邊,那個正在建的廠房,以后專門用來生產空調配件的!”
孫立指了指村口西側正在建設中的廠房。
“還有那邊,聽天明說,他正準備擴大罐頭加工廠,不是做水果罐頭,是做午餐肉,就是咱們在火車上吃的那種。”
孫立又指向了公路對面,水果罐頭廠旁邊,剛搭起主體框架的廠房。
一時間,孫福寬感覺自己的眼睛都不夠用了。
“走吧,我帶你去天明家!”
孫福寬木然地點著頭,跟著孫立又上了車。
下了一個坡,進入李家臺子,孫福寬再次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
成排的京派四合院,他之前去京城出差的時候,也曾見過,當時就覺得很喜歡這種格局,雖然不如東北的大院子寬敞,但結構上非常格矩。
村子的另一側,竟然還建成了一個占地幾十畝的公園,落下車窗,還能聽見有人正在公園里唱戲。
這李家臺子的老百姓過的簡直就是神仙一樣的日子啊!
孫福寬的老家也是農村的,可他們那邊的農村是啥樣的?
夏天漏雨,冬天漏風的土坯房,一場小雨就會變得泥濘不堪的黃土路,村子更談不上什么規劃,老百姓能勉強溫飽就不錯了,哪有心思建設自己的家鄉。
再看看李家臺子,孫福寬的認知再一次被顛覆了。
路上也遇到了一些村民,幾乎沒有穿補丁衣服的,而且精神狀態也和他印象中的農民大不相同。
給人的感覺……
日子有奔頭!
這讓孫福寬不禁想到了,幾年前曾在報紙上看到過的,關于李家臺子的一篇文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
對啊!
這才是社會主義國家農村應該有的樣子。
車拐入一條小路,說是小路,也只是比穿過村子中心的那條大路稍微窄一點兒。
孫立將車停在了路邊,沒等下車,就見一個院子里跑出來一大幫孩子。
唉……
孫福寬又暗暗嘆了口氣,他家里也有三個孩子,可是和眼前的孩子的相比,他家的反倒更像是鄉下人。
“到了,這就是天明的家!”
聽到外面汽車發動機的聲響,剛把那幫小蘿卜頭打發走的李天明也走了出來。
“天明!”
看到面前的兩人,李天明先是一怔,接著便笑了。
“來啦,進屋吧!”
引著兩人進了院子,孫福寬又一次開了眼。
他家住的是單位分的筒子樓,鴿子籠一般大小的地方,廁所是公共的,做飯只能在樓道里,就算是關起門來,也時常被迫聽著鄰居們一天到晚的雞吵鵝斗。
好不容易孩子都出去玩兒了,兩口子想增進一下感情,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留神就被鄰居聽了墻根兒,然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大家伙茶余飯后調侃的對象。
再看看李天明的家,紅磚綠瓦的京派四合院,青石板鋪的地面,院子里還種著石榴樹,搭著葡萄架。
孫福寬看著,都忍不住酸了。
人家過的這才叫日子啊!
“別站著了,坐吧!”
剛剛李天明在修院子里的葡萄架,前些日子的那場大雨,將已經開始爬蔓的葡萄藤給澆得七零八落的,得好好修整一下。
“孫哥!”
宋曉雨見來了客人,忙去堂屋,從冰箱里拿了幾瓶飲料。
“曉雨,這位也是孫哥,孫福寬!”
宋曉雨笑著打了個招呼,孫福寬忙起身接過遞來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