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進行到四十分鐘時,“華陽糧庫腐敗案”的話題已沖上熱搜榜第三。
市政府網絡中心的監控屏幕上,網友評論以每秒十條的速度刷新,像瀑布般傾瀉而下。
“我的天!儲備糧都敢倒賣?這些人膽子也太大了!”
id為“麥田守望者”的網友發了個憤怒的表情,配圖是自家糧倉的照片。
他是紅星村的種糧大戶,去年賣糧時被糧庫壓價,當時只當是行情不好。
“難怪去年抗洪時,發的救災糧全是發霉的!”
“湘江漁夫”的評論很快引來五十多條回復,他曬出一張泛黃的照片,塑料袋里的玉米面結著黑塊:“當時舉報了沒人管,原來里面有這么多貓膩!”
辦公室里的白領陳曦對著電腦屏幕嘆氣,她剛刷到趙立冬兒子的朋友圈截圖。
澳洲的海景房陽臺上,幾個年輕人舉著香檳,配文“感謝老爹贊助的畢業旅行”。
“用貪污的錢給兒子買豪宅,良心不會痛嗎?”
她敲下這句話,又加上三個感嘆號。
小區超市的老板周強正給大米貨架補貨,手機在圍裙兜里震動不停。
點開業主群,有人轉發了新聞發布會的視頻,這批問題糧!”
他連忙在群里回復:“店里的米都是從正規渠道進的,大家放心!”
手指卻在“進貨單”文件夾上猶豫。
去年冬天確實從宏達糧貿進過一批低價小麥粉。
市紀委的會議室里,邱健華的手機屏幕亮著,他正看著“正義黎明”的評論:“必須查到底!我爺爺是糧庫老職工,說十年前就有倒賣糧食的事,可能牽扯更深!”
他立刻在便簽本上記下“十年前舊案”,筆尖戳破了紙頁。
發布會結束時,話題#華陽糧倉碩鼠#的閱讀量已破億。
劉群走出發布廳,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發出清脆的響。
這個時候,市委秘書長吳明浩給他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在微信上給他發了個截圖,是沈青云點名讓他看的。
劉群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打開手機看了起來。
截圖是條被頂到熱評第一的評論,來自于“糧庫老保管員”:“李長福剛上任時總說要對得起倉庫里的每粒米,后來跟著趙立冬喝了幾次酒,回來就換了個人……”
小舅子去年買了輛瑪莎拉蒂,車牌號是ht8888,常停在糧庫后門。”
劉群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頓片刻,轉發給邱健華,附帶消息:“邱書記,可以查一下這輛車的資金來源。”
夕陽透過百葉窗,在辦公桌上投下明暗交錯的條紋。
王凱捧著剛打印的輿情報告進來時,沈青云正看著網友整理的時間線:從年賑災糧被投訴,到李長福突然換豪車,每個節點都標著紅色的驚嘆號。
“沈書記,網友都在夸咱們處理迅速。”
王凱指著那條獲贊十萬的評論:“比起某些地方捂蓋子,華陽這次夠硬核!”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窗外的糧庫方向,那里的煙火已散,露出被熏黑的倉房骨架。
“告訴網信辦,別刪負面評論。”
他拿起筆,在報告上圈出“網友舉報的五個糧庫”淡淡地說道:“讓紀委順著這些線索查,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手機在這時震動,是田富國發來的消息:“輿情可控,趁熱打鐵。”
沈青云看著屏幕笑了起來。
他知道,這場仗不僅要打贏,還要打得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網絡上的討論還在繼續,有人貼出糧庫職工的匿名采訪,有人整理出涉案人員的關系網,還有人發起“保護糧食安全”的話題征集。
城市的燈光次第亮起,像無數雙注視著真相的眼睛。
沈青云站在窗前,看著手機屏幕上滾動的評論,忽然想起李長福檔案里的那句話:“糧食是鐵,人是鋼,少了一粒心發慌。”
他知道,要讓老百姓不心慌,光靠查處案件還不夠,得把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緊,這或許才是這場風波最該留下的印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