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心里一動,原來省委早就注意到魏東生了。
他連忙說:“我們查到他和一個黑社會頭子李忠原有資金往來,李忠原逃跑前,賬戶上多了筆五百萬的轉賬,源頭指向魏東生的外甥女。”
“繼續查。”
顧青山的手指在魏東生的名字上重重畫了道線,平靜的說道:“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別打草驚蛇。”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看著沈青云道:“濱州的經濟正處在轉型期,既要刮骨療毒,也不能傷了元氣,這個平衡,你要把握好。”
“是。”
沈青云在筆記本上記下“平衡”二字,筆尖用力過猛,劃破了紙頁:“目前我們在抓民生整改的同時,也在推進新能源產業園建設,上周剛和上海的企業簽了五十億的項目,預計明年春天開工。”
顧青山點點頭,翻開文件夾里的項目計劃書:“這個項目我看過,新能源電池材料,符合省里的產業規劃。”
頓了頓,他直接問道:“但有個問題,那就是環境評估能不能通過,別為了政績犧牲環境,那樣得不償失。”
他指著其中一段:“這里說要征用三百畝林地,必須確保是荒山,不能動生態林,這點要卡死。”
“已經讓自然資源局重新勘測了,選址在廢棄的采礦區,正好可以復墾利用。”
沈青云遞過補充材料,對顧青山說道:“這是地質評估報告,省地礦局的專家說,復墾后還能種果樹,既能搞產業,又能治沙,一舉兩得。”
顧青山翻報告的動作很慢,每頁都看得很仔細。
落地鐘敲了十下時,他才合上文件夾:“思路不錯,民生要抓,發展也要抓,兩者不矛盾。”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指著遠處的省委黨校:“下個月有個市縣主官培訓班,你來講講,就說說怎么在破冰和穩局之間找平衡點。”
沈青云連忙起身:“怕講不好,耽誤大家時間。”
“你有資格講。”
顧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溫度透過襯衫傳過來:“我剛到省委時,也搞過一次民生攻堅,當時反對聲不小,說我不務正業。但后來證明,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發展才有底氣。”他的目光投向窗外,銀杏葉正被風吹得漫天飛舞:“濱州是老工業基地,轉型難,但只要把人心聚起來,沒有過不去的坎。”
周杰明進來添茶時,剛好聽到這話,低頭笑著說:“顧書記常說,沈書記是全省最年輕的市委書記,敢闖敢干,是塊好料子。”
顧青山瞪了他一眼,卻沒真生氣:“少拍馬屁。青云,你記住,當領導的,不怕有缺點,就怕沒擔當。濱州的班子,該調整就調整,該撐腰就撐腰,省委支持你。”
沈青云握著茶杯的手指緊了緊,溫熱的茶水讓指尖泛起暖意:“請顧書記放心,絕不辜負省委的信任。”
離開的時候,周杰明送他到門口,低聲說道:“顧書記很少夸人,上次這么說,還是三年前評價省紀委的王書記。
他指了指沈青云的公文包:“您落下的筆。”
沈青云接過那支黑色水筆,筆帽上還沾著他的指紋。
走出省委大院時,夕陽正把銀杏葉染成金紅色,他回頭望了眼那座蘇式建筑,突然覺得肩上的擔子雖然沉,腳下的路卻格外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