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東林書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后世里很多人都聽過這副對聯,但很可能不知道它的出處。此聯乃明代顧憲成所做,就掛在太湖東岸一所書院里。
這座書院比較有歷史,創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為二程嫡傳弟子楊時講學的地方。經歷了幾百年的戰亂本已經被廢棄,但隨著一位無錫籍官員被革職回鄉,又煥發出更璀璨的光芒。
說起東林書院和顧憲成,略微了解過明代歷史就無法回避。它和他基本代表了明代末期知識份子的思想和朝堂政治斗爭,既是中國傳統知識份子最后的希望,也是埋葬大明帝國的罪魁禍首之一。
此時顧憲成就站在書院的正堂前面,迎著纖細的雨絲,小聲朗誦著這副由自己書寫的對聯,消瘦的臉龐和三縷長髯皆被雨點打濕仍舊毫無覺察,仿佛成為了雕像。
“三哥,你怎么站在雨里?”門外急匆匆走來一人,身材、相貌皆與之相仿,只是膚色稍黑。見到顧憲成一個人站在雨中發呆,趕緊從廊下拿起油傘撐開,略帶責備的詢問。
“季時,你說當今圣上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和朝中的傳聞是否一致?”被黑漆漆的油傘擋住了天空,顧憲成有些意興闌珊,好像淋雨是種享受。不過來人是親弟弟也無法責怪,輕嘆一口氣收拾好心情,慢步向回廊里走去。
“應是一般無二吧,我在京任職時他還是皇長子,久居深宮難得一見。聽國子監和禮部同僚講,很是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訥。
去年登基之后京中好友也來過不少信,對當今圣上的評價仍是不高。畢竟他蒙學太晚,又無名師指點,能做個守成皇帝就不錯了,貿然想要改變……我看難!”
被稱作季時的男子是顧憲成的四弟顧允成,萬歷十四年進士。與哥哥顧憲成一樣全是滿腹經綸、敢想敢說的性格,也就是因此才和哥哥一樣得罪了高層,無法在朝中立足,干脆回到家鄉辦書院講學。
但講學歸講學,心中的抱負并沒丟棄。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僅靠兄弟兩人顯然無法做到,有幸在繼承發揚王守仁心學方面都有所得,幾年間靠著共同抱負和想法聚集起一大批有識之士。除了無時無刻關注著朝中動向之外,還能通過間接手段影響朝廷的政治格局,甚至是部分職位的升遷任免。
去年萬歷皇帝駕崩,新皇帝登基,對于羽翼未豐的東林書院勢力是個不錯的擴大機會,借著補充各部門官員空缺的機會,一大批東林系官員順利進入了朝廷,最大的收獲是沈鯉保住了大學士位置,順便還添了個葉向高。
后者雖然不是東林書院的核心成員,政治主張更加溫和,卻也部分認同書院的思想,且時常與書院保持著書信聯絡。有了他的加入,東林系的官員就能在內閣中與浙系正面掰掰手腕了,助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