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可知宮里有誰參與了此事?陳矩、王安和張然肯定不會,還有誰能得到陛下信任呢?”李如樟對細節不太滿意,打算了解更多內幕,然后再比較雙方實力強弱,做出最終決定。
對于這個問題李如楨也有比較合理的解釋。京營的調動權確實不在皇帝手里,如果兵部也卷了進來,京城附近的軍隊真有可能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聞不問。
此時如果再不有所舉措,用不了多久京城就會變成太祖朝的南京,當官的每天出門都要寫好遺書,一旦說錯了哪句話怕是就回不來了。
想徹底擺脫這種命運辦法只有一個,換個皇帝!這個辦法雖然不是自己想出來的,但聽說之后怎么想怎么靠譜,尤其在得知已經有朝中重臣參與之后,僥幸逃脫的喜悅和激動愈發難以克制。
貪墨軍費吃空餉稀松平常,向北虜和建虜販賣貨物才是大頭。這種事往輕了說是故意違背朝廷的禁榷規定,往大了講就等于資敵賣國,屬于十惡不赦,最少也得誅三族。
只要把景陽皇帝弄下去,將來不光李家可以到遼東繼續當土皇帝,自己也能再往上挪挪,比如鎮撫使甚至指揮僉事,成為皇帝近臣,前途一片光明。
“這些話是誰講與你的?他們又要如何行事?”一直沒說話的李如樟突然抬起頭,死死盯著李如楨的眼睛,像是要從里面找到答案。
若是換做別家也就罷了,大不了閉緊嘴閉上眼,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不說。可咱家在遼東這些年沒少和建虜交往,紙是包不住火的,萬一哪天被人捅出來恐怕光滅三族都不太夠吧!”
這次該輪到李如梅提問了,和之前一樣,他的態度很模糊,既不明確表示反對也不答應參與,總是在細節上找紕漏,好像只要解決了這些不足就愿意加入。
巧了,李家手里正好有這么一支軍隊。更巧的是這支軍隊此時距離京城非常近,如果提前一個月談及此事,就算弟弟們同意也是白搭。遼東鐵騎無論如何不可能穿過山海關等一系列關隘,從遼東跑到京城來助陣。
“……這個嘛……本來是不該與外人道的,可咱們是親兄弟說了也無妨。實不相瞞,此事的發起者乃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聽說還有宮里的某位。
<divclass="contentadv">他們對昏君裁撤遼東鎮輕棄祖宗基業早有不滿,沈閣老為此據理力爭結果被昏君逼迫致仕。聽說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和指揮僉事趙夢祥的死也是昏君派人做的手腳,目的就是讓王之楨上位控制錦衣衛,對忠臣良將予以戕害。
“我說老四,你也太拿李家當回事了吧。三哥能得到人家看重,全是看在遼東鐵騎能幫忙的份上,否則誰會搭理咱?宮里的事情人家沒提,只說晚飯之后就動手。
現在都快中午了,你倆到底答應不答應趕緊給個準話兒。從這里到天津衛少說也得兩個時辰,太晚趕回來就不值錢啦!”
從提及這件事開始,李如楨已經被兩個弟弟車輪戰般的盤問了大半個時辰,著實有些氣惱,當下眼一橫耍起了脾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