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們又想錯了,皇帝并沒得理不饒人隨意擴大打擊范圍,在朝堂內搞大清洗借機鏟除異己,反倒把懲罰力度大幅降了下來。
在大朝會上被文武百官叩拜并不新鮮,但動作如此之規范、聲音如此之洪亮、態度如此之端正,洪濤還真是第一次享受。怎么說呢,確實有種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愛誰誰的錯覺。
雖然說抄沒家產入工廠勞役二十年還不讓后代科舉也挺難受的,等于是毀了一族的積累和前程,可畢竟不用死了啊。人活于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沒幾個人真舍得死的,還不是嘴里喊著生不如死,一個個卻比誰活得都在意。
<divclass="contentadv">“陛下圣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此時官員們立刻活了過來,有人帶頭伏地高呼,很快就有數百人一起附和,聲勢震天。
從犯削籍為民,抄沒家產田畝入官,入工廠勞役十年,期間入奴籍,兩代不得科舉。如查明知情不報、給與協助者,皆以從犯論處。”
既然是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洪濤也就不打算在這個上面多費心思了。但是可以利用這種局面為自己謀利,比如說趁機提出點要求,想必不該有太多官員在此時此刻站出來激烈反對。
反賊已經出現了,木已成舟,就算把滿朝文武全殺光,換上來一波新的,難道以后就沒人敢謀反了嗎?事實證明殺多少人也阻止不了人們對權力的渴望,有完全杜絕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另外朕在讀史書時發現了個問題,我朝有部分禮法沿襲了前朝,這好像有些不妥。禮部抓緊改一改,周禮相隔久遠,秦漢又多席地而坐,皆與今日不同。還是唐宋禮法比較合適……眾卿以為如何?”
然其父母妻兒兄弟并未參與,也不知情,若朕為了報仇同樣下殺手,與之何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歷朝歷代都在喊,可做起來卻沒幾個人認真過。
真反對了也沒關系,王安手里還拿著一些供詞呢,上面全是與沈鯉等人交往過密和有可能知情不報、曾經提供過方便的人名。
說可以改吧,無論是一品大員還是九品小吏,誰愿意趕上個殺官員和踩螞蟻一般毫不留情的皇帝呢。這次同意誅別人十族了,下次說不定就得落到自己頭上,先例不好開啊!
“不做聲就當默認了,朕以為主犯必誅,從犯可緩,誅殺全族就算了。他們幾個為了奪權鋌而走險,下毒害死了朕的生母,實屬不忠不仁不義之人,死不足惜。
“陛下圣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又是齊刷刷的叩拜和高呼,官員們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皇帝的建議嚴格上講并不算壞事,當初太祖為了維護正統沿襲了元制,現在都過去二百多年了,皇位傳承了十多代,元朝也沒了,誰還會再去計較這些細節。
說起來唐宋才是漢人的朝廷,在禮法上也更貼切。當然了,猛一改肯定不太習慣,忍上幾年也就好了。這么皇帝正在氣頭上,該忍則忍嘛。
所以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凡是能當官的必定有其長處。他們可以不作為、可以貪贓枉法、可以賣國求榮,卻不會犯傻。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退讓,分寸掌握的很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