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contentadv">不過他們這次又猜錯了,面似無所謂的皇帝心里已經開始畫圈圈詛咒了。也不怪大臣們總是判斷失誤,他們是真不了解皇帝的內心有多小肚雞腸。
可戰場一旦換到了大海上,有沒有大明朝廷幫助都是一個樣。面對一個島國,洪濤敢以一己之力讓它分崩離析,憑借的就是先進的戰艦和火炮,還有跨時代的導航技術。
即便一艘裝備了前裝滑膛炮的雙層大帆船,只要有安全的錨地和補給,也能讓上百艘只靠冷兵器接舷肉搏的原始戰艦全部葬身海底。
洪濤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也和萬歷皇帝的反應差不多,先召集六部九卿以及聽取下意見,討論之后也得出了無法進行有效救援的結論,甚至連派遣使臣赴日當面抗議也不現實。
“朕有海軍可用,若是連抗議都不做豈不是向全天下宣布大明帝國已經無力維護其藩屬國地位,顏面掃地。讓袁可立酌情派遣戰艦赴薩摩藩轉達朕的意思,責成德川幕府早日釋放中山王,認錯賠償!”
可以不宣而戰,打完了就跑,再到下一個港口繼續攪合,直到把炮彈打完為止。順便給德川幕府帶個口諭:
在陸地上無論多努力研究,也無論有沒有天才出現,以目前的工業基礎也搞不出機槍。當雙方兵力到達一定差距之后,質量真的無法完全彌補數量劣勢。
表面上的寬容大度只不過是力所不及的掩飾,一旦能力達到了,十年前誰頂過嘴都記得清清楚楚,且百分百要還以顏色,至少加倍!
面對蒙古諸部和女真人的步步緊逼采取收縮防御,那是皇位不穩,無法調集全國力量應對,暫時拿人家沒辦法,為了減少損失積蓄力量忍痛為之。
自身如此虛弱,快連軍費都掏不出來了,再出兵幫屬國討回公道的難度太大。而且琉球還不像朝鮮有陸地連接,明朝連個正經的遠洋水師都沒有,隔著大海想強硬也強硬不起來。
但在大海上作戰就是另一種規則了,人類真正進入大洋航行僅僅百多年,對帆船和海戰武器的開發遠遠沒有達到頂峰。此時技術優勢會成倍增加,僅靠數量很難彌補。
但洪濤的處理辦法比萬歷皇帝稍微強了那么一點點,在小弟被外人欺負了之后還知道罵兩句撐撐場面,可也僅僅是罵兩句,半點動手的意思也沒有。
“如果知道錯了就趕緊把中山王放回去,賠償幾十條大船意思意思,下不為例。繼續執迷不悟,每年大明海軍都會不定期來探望幾次,炮彈多多帶,免費幫忙拆遷沿海建筑物。不服可以到大明沿海報仇,沒本事來那就忍著吧。”
告狀?靠,頭一次聽說外國政府到大明領土上找大明官員狀告大明皇帝的,洪濤倒想看看哪位官員敢接這種訴狀,不用前來質問,只要接了立馬抄家流放。
你就不配當大明的官,自己人坑自己人也就算了,好歹也是肉爛在鍋里,沒便宜外人。怎么還能胳膊肘向外拐,幫著外國人坑自己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