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安南都城遭遇海匪劫掠,就是對朕和眾臣工的警示。如果再不加以重視,說不定哪天也會有幾千海匪登陸對京城發起突襲。
大明雖然比安南兵多將廣,可大明沿海更是長了數倍不止。京城有重兵保護,杭州、寧波、福州、泉州、廣州也都有嗎?
安南使節以贗品攀咬大明海軍,妄圖禍水北引、心懷不軌,交由錦衣衛押解廣東。安南黎朝多年不朝不貢不敬宗主,來而不往非禮也,從不征之國剔除。
<divclass="contentadv">胡桂芳先交與大理寺看押,是否存在內外勾結污蔑朝臣,交由三法司共同審理,盡快給朕答復。散朝之后,六部九卿到慈寧宮,再把海軍的事情議一議。”
朝會開到此時再拖下去已經沒什么意義了,洪濤站起身背著手走到丹陛前面,以兼聽兼信、公正嚴明的姿態做出了最終結論。
胡桂芳肯定罪不可恕,還有誰積極參與了讓三法司去查,肯定不會一個沒有,該把誰交出去頂罪看著辦。反正不管把誰交出去都將對文官集團造成很大影響,之后再有類似的事情怕是就不太容易再往一起湊了,所謂殺人誅心也。
做為始作俑者,安南使節和黎氏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伱們敢拿著假貨誣告大明海軍,試圖挑撥大明朝廷動蕩,良心大大的壞了。
大明雖然目前沒有能力討伐,卻可以改變之前的態度,不再把安南做為關系緊密的藩屬國了,連名義上的都不承認。從今往后該打打該攻攻,雙方誰也別慣著誰。
除了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置之外,由此事引發的思考也不能少。海上巨寇已經有能力大舉入侵安南破國毀城了,做為鄰居大明豈能熟視無睹。
最好的防御辦法就是加強海軍建設,海軍就是借海匪襲擊天津衛為由建立的,有道是一事不勞二主,眼下再把海匪拿出來用用也很合理,有始有終嘛。
雖然這場文官集團與皇帝的交鋒只持續了不到兩個時辰,造成的余波卻不比謀反案小太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先后有二十多位京官和外官上疏請辭,理由五花八門。
皇帝一句挽留的話也沒說,痛痛快快全給批了。看似是正常的新老交替,但仔細想一想好像又有蹊蹺。這些主動辭職的官員基本全是朝中各派系的中堅力量,沒幾個是體弱多病和年老體衰的。
沒錯,實際上他們都是收到了來自內閣與司禮監的暗示,才不得不上疏請辭的。如果不辭職,等待他們的就是錦衣衛的詔獄。
雖然關在刑部大牢里的胡桂芳并沒有出賣同僚,可在東廠和錦衣衛的秘密調查報告里,這些官員全都榜上有名。
只不過皇帝這次沒有再用殺雞儆猴的方式來立威,而是采取了更為溫和的態度,但效果比雷霆手段一點也不差。
經此一事,原本就遭受了重創的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等主要派系又一次雪上加霜,全都處于群龍無首且四面楚歌的狀態。再加上中立派和保皇派官員的重點排擠,樹倒猢猻散已經成了定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