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合作。不管他屠殺過多少華人,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依舊要先忘掉仇恨,盡可能的謀求國家利益。這是統治者最基本的素質,做不到就是不合格。
此時如果大明能伸出橄欖枝沖著西班牙搖晃搖晃,再開出不是特別苛刻的條件,估計雙方合作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還能為了什么事兒,洪濤敢百分百肯定這位特使是代表阿古納總督來和自己談條件的,打著大主教的幌子不過是想掩人耳目。同時也進一步說明,阿古納總督不想讓更多人知道運銀船被劫持。
越是這樣曾經當過老大,又感覺到自己搖搖欲墜的國家,越是希望能重返巔峰,為此不惜放棄一部分利益換取更多的支持。
6月下旬袁應泰突然上疏詢問皇帝是否愿意接見馬尼拉主教貝納維德斯的特使,但并沒說對方萬里迢迢入京是為了什么事兒。
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西班牙雖然衰落了,卻沒有沉沒,依舊保留著部分海上實力,同時在陸地上也有一些優勢。
在普通人眼中,一個人的言行表現可以歸結為人品好與壞。但在國家統治者眼里人是不分好壞的,只有敵我和利弊。
轉眼剛過了8年故技重施,又來了一次馬尼拉港大屠殺,目標依舊是華人海商。福建漳州附近的海商幾乎家家戴孝,生吞活剝了他的心都有。
不過想與西班牙高層取得聯系,有一個人是怎么也繞不過去的,西班牙派駐菲律賓群島總督阿古納。即便釋放席爾瓦男爵,讓其帶信給西班牙國王或者首席大臣,依舊要通過這位總督安排。
<divclass="contentadv">沒辦法,在大明境內找不到一個能駕船去歐洲的船長,洪濤自己倒是有信心,可是他敢斷言,只要自己的屁股離開紫禁城和京城,用不了一個月,大明皇帝就得換人。所以光有解決辦法不夠,還要獲得這位總督的支持。
洪濤下令劫走馬尼拉大帆船蒙塔尼斯號,事后又把消息私下透露給菲律賓總督阿古納,就是在投石問路,想看看西班牙高層的反應。
阿古納總督在廣東和福建沿海的名聲非常臭,萬歷三十一年(1603),馬尼拉城屠殺華人事件就發生在他的任內,說一點關系沒誰能信啊。
當御馬監派人從天津衛把特使接到了北京之后,這家伙果然主動招供了,說他根本不是教會的人,而是菲律賓駐守艦隊的指揮官。奉了阿古納總督的密令,特意前來向大明皇帝解釋之前誤會,比如馬尼拉港大屠殺。
“合算這家伙連教會都要瞞著,不光腦子夠用膽子也夠大。先把人帶到西苑校場,再去海河造船廠把那個叫安杰羅的船長帶過來!”
雖然和猜測的八九不離十,但洪濤沒敢馬上與之見面。主要是怕死,鬼知道此人到底是不是菲律賓駐守艦隊的指揮官,萬一要是個不要命的死士咋辦,比如刺客信條里的那些家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