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德川幕府
“回陛下,到慶長十五年末,在冊大名共有247家,御家門大名39、譜代大名91、外樣大名117。”大谷光道沒有起身坐下,而是跪在波多野信二的側面,先把皇帝的問題翻譯給信二,再把信二的回答翻譯給皇帝。
大名就是日本的諸侯,占有大片土地和民眾,自己管理自己的封地,擁有軍隊和執法權。每年上繳一部分收入給天皇或者幕府將軍,在打仗的時候按照收入的不同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或者勞役。
其實江戶時代的日本才是最典型的封建社會,天皇或者幕府將軍是眾多諸侯共同承認的領導,但天皇和將軍只能管理有限的土地和人口,其余都由諸侯們管理,也就是封國。
怎么來區分大名們該上繳多少稅和兵役呢?在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采用了貫高制度。把領地上的產出先換算成銅錢價值,再以此為依據納稅服役。
豐臣秀吉大部分統一日本之后,搞了一套叫做太閣檢地的新計算方式,大概意思就是先預估一下大名領地內糧食和各種物資的產量,再全部換算成石這個單位,也稱石高。
比如薩摩藩是60萬石的大名,平戶藩只有6萬多,兩者比較起來,薩摩藩從領土面積、土地產出、城鎮數量、人口多少等等各方面都落后太多了。
石這個容積單位或者重量單位,此時有點像后世的經濟學指數,比如gdp,是個綜合經濟指標,不是很準確,只反應了一種趨勢。
御家門、譜代和外樣的稱號,是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獲勝之后才弄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區分諸侯們的遠近親疏和地位。
德川家康的三個兒子被分封到了尾張、紀伊和水戶,叫做御三家,類似大明的親王就藩,只是權力要大很多。
將軍的其他親屬衍生出來的大名被分封在京畿附近,叫做御家門。御三家和御家門放到一起統稱為親藩大名,屬于德川幕府利益集團的核心,有點像明朝的皇親國戚。
譜代大名是在關原合戰之前站在德川家康一邊的諸侯領主,算是有擁立之功,大多被安排在距離京畿地區比較近、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領地里,屬于德川幕府的骨干力量。
外樣大名基本都是在關原合戰前與德川家康一派為敵的諸侯領主,戰敗之后投降歸順了,數量還挺多,殺不得也裁不得,于是被拆分或者分配到比較偏遠貧瘠的領地里養著,并受到嚴密監視,屬于德川幕府里不太穩定的因素。
在德川幕府中,重要職務基本都是由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擔任,外樣大名很難染指。但外樣大名數量最多,差不多占了全部大名的一半,有些的實力還挺強大。
所以光靠排擠和冷落并不能讓德川家康放心,生怕哪天外樣大名會聯合起來反對自己的統治,于是又想出了兩個辦法,一個屬于繼承發揚,一個涉嫌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