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朕不是要問他的履歷,而是要讓你算算他今年多大年紀。73對吧?海關總理衙門設在廣州,且他大概率不會搭乘海軍快船南下。
年過古稀,舟車勞頓幾千里,從四季分明的京城去濕熱不堪的廣州,還要在南洋總督、廣東布政使、廣東都司的環伺下從海軍手里接收海關以及一眾從屬,工作量很大啊,就算讓個壯年去怕是也會大病一場的。”
<divclass="contentadv">但剛說了個開頭就被皇帝給打斷了,接下來是為什么讓郭子章當海關總理的緣由。天上明明掛著大太陽,水面也無風無浪,可王安怎么聽怎么覺得后背發涼。
好家伙,合算皇帝壓根就不看好郭子章能活著赴任,即便拖著疲憊的身軀抵達了廣州,迎接他的也不是一團和睦,而是袁應泰、左光斗和李如梅的警惕和冷漠。
最麻煩的還不是這幾位文官,而是袁可立手下的海軍將領。那群家伙幾乎可以用無法無天來形容了,每年沿海各州府告狀的奏本能裝好幾箱子。
什么濫殺無辜、勾結海匪、圖謀不軌之類能砍頭抄家罪名咣咣猛扣,像私販出海、插手地方、辱罵威脅朝廷命官這樣不疼不癢的過錯都懶得寫了。
一個對新政抱有反感、還得不到皇帝支持的官員,想從他們手里平平穩穩的接手海關工作簡直就是癡心妄想。最輕也得惹一身麻煩,再憋一肚子氣,而且還找不到人訴說,更沒人給撐腰。
如果是個壯年官員可能還沒什么事,可郭子章已經七十多歲了,舟船勞頓趕幾千里路,到了個氣候和飲食都不太習慣的陌生環境,再整天惹一肚子悶氣,能不能活到明年這個時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太缺德了,王安是真想不出還有什么詞匯能形容皇帝的險惡用心。對一位四朝元老居然如此決絕,太可怕了,也太狠毒了。皇帝算計人已經算到了骨子里,如果不明說,連自己這樣從小伺候的近臣都茫然無知。
“即便他命硬,順利接任也于事無補。海關所用都是新式記賬法,沒接受過長期培訓的人連看都看不懂,無論想不想都只能依仗下屬。朕會從海戶司中挑選合適人選跟隨李天經南下,僅憑海關總理什么也改變不了。”
其實洪濤并沒打算把郭子章在任上折騰死,只是要創造一大堆無解的難題讓他知難而退。到時候李天經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扶正了,即便朝臣們再不依不饒選派官員前去接替,頂多也只能當副職,起不到任何牽絆作用。
“新式記賬法?不知奴婢還能不能學會……”聽到了皇帝對海關的具體人員安排,王安只能在心里為郭子章默默念悼詞了。
海戶司可是和蹴鞠隊平起平坐的皇帝嫡系,必須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袁應泰、左光斗、李如梅甚至海軍和其比起來都不算麻煩了,就連司禮監和東廠對這些人也只能看不能管。
同時還聽到了一個和自己工作息息相關的詞匯,新式記賬法。既然是皇帝的大管家,必然要接觸錢貨往來,如果看不懂海關的賬目,將來該如何處理內庫的出入呢?大概率又會落到蹴鞠隊和王承恩手里,那損失就太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