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沈某可以指天起誓,沈府一向以耕讀傳家,上上下下從未參與此事,我兒更不通商賈。陳掌印若不信,可去城中隨意找人詢問,沈某如若有半句不實,抄家滅門隨意處置!”
六一.二二三.一四六.一五五
可皇帝在密信里提出了一個更復雜也更徹底的要求,人犯先不抓,軍隊也先不派,而是讓自己秘密前往寧波找沈一貫面談,盡最大可能說服其成為耳目,把這伙寧波商人與山西商人勾結走私火炮的詳情打探清楚。
陳炬是接到了皇帝的密信才知道江浙要出大事,趕緊坐著海軍的交通艇順江而下,出了長江口橫渡杭州灣從定海入甬江直達的沈府。
但這還不算完,火炮最終并沒被當地大名或日本幕府拿走,而是再次裝船,趁夜出海,橫渡對馬海峽,繞過大半個朝鮮,最后停靠在了朝鮮鐵山港。
這還等什么,趕緊辯解吧,為此不惜出賣屠家私販生絲去日本的秘密。其實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不知道的。
見到陳炬不信,沈一貫沉默了。從見到這位大太監那刻起,他就在心里不停的盤算著對策,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多一半是裝的。故意示弱,以便獲悉對方的深淺,再想辦法應對。
至于說利用沈泰鴻逼迫沈一貫的辦法會不會奏效,陳炬可以很負責任的回答,太有可能了!同時也要在內心深處很鄙夷的罵一句,太缺德了。
如果僅僅是自己有難,肯定不會出賣同鄉,即便砍頭抄家也得咬緊牙關,否則沈家在寧波就無法生存下去。有皇帝護著也沒用,而且皇帝肯定不會為了一個沒啥用的沈家大動干戈。
<divclass="contentadv">可麻煩的是皇帝一上來就抓住了自己的命門,獨子!這時候就沒法再想那么多了,要是連沈泰鴻也牽連進去了,就算一個字不招,保住了寧波同鄉又如何呢?沈家都沒了,他們的死活還重要嗎?
“僅僅就是生絲嗎?”陳炬對沈一貫的辯解不太滿意,又追問了一句,希望對方能主動坦白,也不枉自己舟車勞頓跑了好幾天。
“……據沈某所知,屠家一向是以生絲為主……也罷,既然說到屠家下海私販,就不得不提另外三家。鏡川楊氏、槎湖張氏、月湖陸氏、鑒橋屠氏,他們四家互為姻親,世代交好,乃寧波私販之首。
俗話說得好,聽話聽音、敲鑼聽音,沈一貫即便在情緒極不穩定的狀態下依舊沒丟了基本功,馬上從陳炬的言語間聽出了玄外音。皇帝好像并沒有完全掌握沈泰鴻的罪證,只是有所懷疑。
這位皇帝越來越不像當年木訥憨厚的太子,哪怕臉上還帶著傻乎乎的微笑,但笑容后面藏著的全是陰險、狠毒和無恥。為了達到目的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各種下三濫的招數層出不窮,離圣賢書上的君王標準漸行漸遠。
不過在得知有山西和寧波商人私下里向敵人販賣火炮時,對皇帝的鄙夷和厭惡又被對官員們的極度失望所掩蓋了。有道是惡人還需惡人磨,面對這么一群吃里扒外的東西,把圣賢書翻爛了,好像也找不到有效制衡的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