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糊涂仗
寧遠城東五里的小河旁矗立著三四座大帳,這就是努爾哈赤的指揮部。為啥后金的軍隊戰斗力強,除了單兵素質天生強悍之外,領導人的氣質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作戰時,女真將領通常都是沖在第一線的,包括主帥也不會遠離戰場。而作戰失敗之后,先受到處罰的不是士兵和低級將領,而是負責指揮的中高級軍官,真正做到了身先士卒。
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康熙和雍正時期,再往后,女真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悍勇之氣才逐漸被優越的生活磨滅。到了清朝末期,八旗子弟已經從戰場上的勇者成了紈绔子弟的代名詞。
“張榮善,鐵球里裝了什么東西,能傷我眾多子弟?”在聽取了代善和扈爾漢的敘述之后,努爾哈赤沒急著表態,而是讓隨軍工匠把鐵球拿出去仔細研究,看看到底有沒有那么神奇。
“回大汗,奴才把鐵球砸開仔細看過了,里面除了火藥和鐵渣,只有這個稱得上奇妙。大汗請看,此乃軟木所制,內有螺旋孔洞,填滿火藥。若能計算好火藥燃燒的時間,通過軟木的長短就可以控制何時炸裂。”
張榮善是個五十歲左右的漢人,年輕的時候跟著父母在錦州城內經營鐵匠鋪,練就了一身不錯的手藝,不光會打造農具還能打造火銃。
但其父母皆是軍籍,由于繳不上稅銀,鐵匠鋪被上官沒收。父親因此一病不起,連帶著母親日日憂愁,又無錢醫治,不久之后便雙雙撒手人寰。
從小就生長在遼東鎮的他腦子里并沒有太多漢人的習慣,更不覺得應該忠君愛國,只知道是大明邊軍害死了父母,連入葬的銀子也拿不出來,只能用席子一裹草草埋了。
如果這樣還沒有恨那就不算男人,于是他就悄悄跑了,不想再和父母一樣被邊軍欺負。可是想在遼東活下去,必須得有依靠,大明邊軍、建州女真、蒙古部落,三選一。
蒙古部落的行蹤不定,每年都要搬家,實在是難以適應。建州女真相對來說要好一些,雖然也會有遷徙,可畢竟會筑城、耕種。只要有村落鎮子,就需要鐵匠。
由于手藝好,很快張榮善就被褚英的手下看中了。能打造刀劍、盔甲,在女真部落中就算得上大匠了,還能打造火銃,就算沒啥用,畢竟也是手藝。
在努爾哈赤四處尋找能工巧匠將鑄造大炮時,張榮善也被征集了。他雖然不會鑄炮,卻提出了很多專業意見,并被證明確實是對的。于是努爾哈赤就把他弄到了正黃旗,帶著一群鐵匠專門負責打造兵器盔甲。
“你能否造得出來?”聽了張榮善的介紹,努爾哈赤有了點興趣。如果可以仿造,大金就可以用投石機把鐵球扔進敵城,效果肯定比石球好多了。
“奴才無能,此時還想不出鑄造之法。此鐵不似尋常鑄鐵,不怕摔砸,落地后才能炸裂。若果一摔即裂,就算將內部火藥引燃也只剩下冒煙而已。”
張榮善無奈的搖了搖頭,剛剛拆解的時候可是費了不少力氣才將其打開,對外殼所用的材料既熟悉又陌生。明知道是鑄鐵,卻不知道如何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