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雅加達位于巽他海峽的旁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荷蘭東印度公司于1610年決定把此地做為公司在東方的總部,開始建城置總督府,任命總督。
雅加達在葡萄牙人、荷蘭人來之前就是座商業港口,特產是胡椒、丁香、肉豆蔻,在當地土著語言里叫做格拉巴。早在12世紀,宋朝海商經常往返于此,用絲綢、瓷器交換香料,并根據此地椰樹眾多,稱之為椰城。
<divclass="contentadv">15世紀初,信奉穆斯林的首領打敗了想占據此地的葡萄牙人艦隊,把格拉巴改為雅加爾達,勝利之城的意思,雅加達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可能是由于口音的緣故,廣東海商將此地稱為椰加達,福建海商則叫做巴城。但巴達維亞并不是巴城,而是荷蘭人祖先的別稱,巴達維人,可見他們對這個地方有多在意。
從1610年任命荷屬東印度總督至今已有三任,前任總督赫拉德·雷因斯特年事已高,在總督任上退休,已經返回荷蘭。
第三任總督勞倫斯·雷阿爾由17人會議直接任命,據說是拿騷伯爵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極力推薦的。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則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執政、那騷莫里斯的親弟弟,他與莫里斯親王、大議長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組成了執政三人組,牢牢把控著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軍政大權。
新總督沒到任,老總督又回國了,總不能群龍無首吧。按照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規定,目前在東印度總部里說話算數的應該是東印度評議會的總管,簡.皮特斯佐恩.科恩。
雖然已經是印度分部的二把手,但科恩還很年輕,只有29歲,出生在荷蘭著名港口城市霍倫的合恩鎮。
他13歲時遠赴羅馬學習簿記(會計),兩年后學成回家,剛好趕上東印度公司成立,合恩鎮也有一艘帆船入股,于是就在這艘船上成為級別最低的公司職員,次級商務員。
七年后,25歲的科恩由于工作努力、眼光長遠,被公司董事會賞識,破格提拔為首席商務員,一下子就可以指揮兩艘武裝貨船了。
1614年,荷蘭船隊打敗了葡萄牙船隊,占據了帝力港,但并沒有馬上利用起來,或者說看不出該怎么用。
對香料群島很有研究的科恩馬上給董事會寫信,把帝力港的發展前景規劃了一番,力主做為與大明商人交易的重要港口。
因為帝力港所在的是帝汶島上盛產檀香木,是大明商人的最愛。大明的生絲在歐洲也很好賣,利用好帝力港,就能獲得大明生絲。
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在發愁怎么開展與大明的海貿往來,科恩的這番分析正中下懷,于是年輕的首席商務員被任命為萬丹和雅加達商館館長兼總簿記長,一步就跨入了高級管理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