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朕若是造出能呼吸間不停發射的火銃,又當如何?”看著戰場上毫無波瀾的對峙,洪濤干脆放下望遠鏡,坐在車廂頂上繼續吃早飯,邊吃邊暢想。
“彈丸連綿不斷,五千……不,一千足矣。兵峰所過,無人能敵!”張然頂盔摜甲,背著步槍、別著短槍,還提著一面半人高的大盾始終不離不棄,對于皇帝的假設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divclass="contentadv">“給臣五百人,橫掃漠南漠北!”杜文煥撇了撇嘴,吹牛逼誰不會啊。
“你們呢?”看到王承恩和丁順沒有作答,洪濤開始點名了。
“萬歲爺常說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奴婢不懂行軍作戰,服侍好萬歲爺才是本份。”王承恩還是一貫的四平八穩、謹慎小心,除了宮中的事情輕易不摻合,即便是玩笑也能躲就躲。
“學生還未仔細想過,大致上覺得作戰容易,后勤補給難,長治久安更難。”丁順倒不是怕說錯了話惹皇帝不高興,而是突然間聽聞如此怪異的假設想法還不夠成熟。
“丁參謀長不妨仔細講講!”洪濤本就是閑的沒事干,又怕這幾位沒太多作戰經驗的將領胡思亂想,才找了個話題聊幾句,轉移下注意力。沒想到丁順給出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的完美,不禁又追問了下去。
“若是真有呼吸間發射且連綿不絕的火槍,也不能攜帶太多,每個百戶一支足矣,否則彈丸火藥將難以為繼。
漠南漠北地廣人稀,地形復雜氣候變幻莫測,我朝兵馬補給不易。想要大范圍長距離作戰,怎么把給養彈藥安全運上去要比當面戰勝更值得仔細推敲。
如果找不到萬無一失的解決辦法,則不宜輕舉妄動。即便有了后勤補給的妥善之法,學生也不認為能一戰定乾坤。
漢唐時期都曾戰勝過北方胡騎,為此耗費了大量民脂民膏,然始終沒有找到統治之法,國力一旦衰落胡人就會卷土重來。用時為雞肋,害來似洪水,花大力氣謀取頗為不智!”
丁順倒是挺痛快,竹筒倒豆子般的把心里所想一五一十的全說了出來,然后就發現王承恩、張然面色不善,杜文煥雖然沒黑著臉,卻也眼神飄忽似有不安。
為什么會這樣他心里大致清楚,王承恩和張然肯定是嫌自己話里話外有駁斥皇帝想法之嫌,大大的不敬,而杜文煥即便沒有兩位太監的同仇敵愾,也在擔心皇帝聽了會不高興。
“嗯,很有見地!海戶司出了你這樣的學生,也不枉朕耗費十幾年心血。來,把罐頭舉起來,戰時不準飲酒,朕以罐頭為酒,敬你!”
洪濤也看到了四個人的不同表情,卻無法明言,只能充分肯定丁順,以此來引導其他人轉變思維模式。
有沒有效果很難講,張然和王安一樣,都是在三觀定型之后才接受的新知識體系,腦子里新舊兩種觀念并存,不太可能徹底轉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