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一聽也拿不定主意了,尋思著景陽皇帝很喜歡和番邦交往,干脆找了內閣首輔葉向高請教。要說還是葉向高賊,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接待,于是把消息透露給了王安。
這不,王安一聽說來了從沒見過的番邦使團,馬上就讓張然去永定河堿廠當面請示皇帝。
兀魯斯、幹羅斯、羅剎,都是漢人對俄羅斯帝國的稱呼,基本是來自蒙語的音譯。明朝從官方到民間并不知道俄羅斯帝國在哪兒,也不覺得有必要知道。
但同為一個大帝國的皇帝,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一任沙皇米哈伊爾一世,眼光和智慧就要長遠的多。他已經意識到大明帝國可能與俄羅斯帝國的發展有緊密聯系,果斷派出了使團,要先將對手的虛實探聽清楚。
難道說使團等于間諜嗎?洪濤可以很負責任的肯定。古代各國派遣的使團,主要任務只有兩個,外交和情報。
洪濤回宮之后沒有馬上召見俄羅斯使團,而是將帶他們來的土默特部向導叫到養心殿,借口賞賜一路辛勞,順便旁敲側擊的問了幾個聽上去挺隨意,實際上很關鍵的問題。
比如說俄羅斯使團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會進入土默特部領地?來大明有什么需求。土默特向導是頭一次進入大明皇宮,滿眼全是金碧輝煌,滿腦子都是精美綢緞和琉璃酒器,那真是有問必答、不問也說。
按照他的說法,俄羅斯使團是從一個叫托木斯克的小城出發的,當地曾屬于一個叫尤斯坦的蒙古部落。這個部落總是受到吉爾吉斯部和瓦剌部的欺負,無奈之下只好歸順了西邊的俄羅斯帝國尋求庇護。
也是在俄羅斯帝國皇帝的幫助下在靠近鄂畢河的地方建了一座城,由沙皇派駐軍隊駐守,仍舊是尤斯坦部的放牧地。
至于說土默特部為什么知道的這么清楚,俄羅斯使團為什么要找他們帶路來大明,向導咧嘴一笑。土默特部原本并不是生活在現在的漠南,而是在北海(貝加爾湖)。
是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跟著西征大軍一直向西,留在了阿爾泰山附近。鄂畢河就發源于阿爾泰山,土默特部與當地的多支部落都有交往,甚至通婚,其中也包括尤斯坦部。
即便是土默特部遷徙到了漠南,其族中仍舊有不少人的家鄉在阿爾泰山以北、鄂畢河上游,雖然不可能年年都回去看看,但始終也沒斷了聯系。
既然俄羅斯使團是從托木斯克城出發的,那找的向導極大概率是當地的尤斯坦部牧人,順理成章也就帶到了土默特部。
但俄羅斯使團要來做什么,土默特部的向導真不太清楚。不過向導看在大明皇帝賞賜了這么多好東西的份兒上,私下里透露了一個消息。
俄羅斯使團攜帶的所謂珍貴毛皮實質上都不怎么珍貴,甚至有從土默特部臨時交換而來的。提醒大明皇帝千萬別上當,想要好毛皮他可以從土默特部拿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