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如果玩大了、玩脫了、沒擦干凈屁股,或者在搶錢的過程中動作太大,傷害到了同僚的利益,大家就去找皇帝評理。
能賠點錢內部處理就內部處理了,實在瞞不過去的只能安上個貪官罪名,大張旗鼓的殺掉,以平民憤。
現在皇帝把玩法改了改,從老百姓嘴里搶錢還是要搶的,但必須注意分寸,得按照新制定的規則搶。只許少搶不許多搶,更不許急眼了殺雞取卵。
誰該分多少也不再由皇帝裁定,而是交給了規則。誰投入的多、經營的好,誰就大概率獲利多,反之則少賺點。
規矩都是明的,只要用心體會、睜大眼使勁兒看,肯定能弄明白。機會更多,只要運氣不是太背,別搞從灤州往蘭州倒騰生鐵、焦炭這樣的生意,基本上都能賺錢。
以前是十個官僚資本集團圍在一百只母雞旁邊等著下蛋,誰手快誰就搶的多,急眼了還有可能伸手去雞屁股里扣,弄不好就把雞給扣死了。
現在除了官僚資本增多之外,還有不少民間資本也有資格搶雞蛋了。聽上去肯定虧了是吧,實則不然,因為母雞變成了二百只,甚至更多。只要別太笨,搶到手的雞蛋有很大可能比之前多。
另外就是想入場搶雞蛋,手里得拿個裝飼料的盆,每拿一個雞蛋必須喂一把食物,好歹讓母雞吃飽,不能餓著肚子下蛋。
皇帝在干嘛呢?這時候就看出能力高低了。不愧是當皇帝的,人家除了撿雞蛋手速飛快,同時眼睛還盯著每個人的手和每只雞的屁股。誰敢再伸手去摳雞屁股,掄起大刀就砍!
另外皇帝還有個非常重要且關鍵的工作,去別的村找能下蛋、下蛋多的母雞,看上之后先討價還價,想辦法用極低的價格買回來。
要是價格談不攏,那就想辦法偷回來。如果對方看護嚴密不讓偷,就回來糾結人手過去楞搶!搶回來之后仍舊放到雞圈里讓大家一起撿雞蛋。
用戶部尚書、稅務部尚書和日月銀行女總理的話講,這叫做保護雞的屁和增加雞的屁。在他們嘴里皇帝就是個盯著雞屁股的偷雞賊,從形象到功能都非常猥瑣并缺德。
現在皇帝又在西域發現了一只很會下蛋的母雞,可惜對方不肯低價出售,還整天抱在被窩里不讓偷,這就太可恨了,必須派人去搶回來。
要論大明帝國里誰對偷雞摸狗最熟悉最門清,非皇帝莫屬,所以御駕親征理所應當。而皇帝把雞搶回來又不是獨享,大家都有了多撿雞蛋的可能性,為什么要反對呢?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