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就是再神,也無法在17世紀弄出這么厲害的滑翔機。數學和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靠記憶與皇家學院里的一群大拿們開發,但鋁合金、碳纖維、合成織物之類的材料沒地方搞去。
另外滑翔機是無動力飛行器,想在一定高度起飛必須依靠動力飛行器拖拽到更高高度,或者在山坡上滑翔起飛。
眼下肯定是沒地方找飛機拖拽,只能在突厥斯坦城東北方的山坡上鋪設軌道,把滑翔機裝在配重車上,靠重力達到起飛速度。
適合建造起飛場的山坡也不能光高度合適,還得兼顧朝向、風向、溫度、安全等諸多因素。秘密前來的皇家工匠整整選了2個多月才勉強找到這么一塊坡地,海拔高度2100米。
在這片坡地上共修建了4條由高向低、面向東南方的軌道。每條軌道上配了10輛滑軌車,滑翔機就被固定在這些車上。
起飛的時候放開鎖定裝置,滑軌車靠自身重量和坡度在滑軌上越滑越快,最終在終點沖下山坡。
此時滑翔機飛行員就要眼疾手快了,必須在一兩秒鐘之內手動打開脫離裝置,讓滑翔機與配重車脫離,借助速度和氣流沖上天空。早了有可能脫離不完全,晚了會破壞起飛姿態,結果都是飛行災難,死亡率很高。
別以為飛起來就沒事了,在天上仍舊要考慮風向和飛行速度。由于材料限制,此時的滑翔機強度還不太高,太大的動作會讓機翼甚至機身發生空中解體,結局仍舊是個死。
另外這座位于半山腰的起飛場距離突厥斯坦城有8公里遠,按照理想的飛行距離算,如果敵人出現在城西,受滑翔機攻擊的距離不能超過24公里。
實際操作上最好是在12公里之內,因為滑翔機和飛行員都是非常寶貴和神秘的新式武器,肯定不允許一次性使用,必須留下足夠的返程距離確保滑翔機和飛行員安全。
雖然有諸多不便和限制,黃太極依然將滑翔機大隊視為手里的大殺器,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除了極少數人之外,連本地駐軍將領都不知情。
他認為這支不大的特殊軍隊肯定能在大戰中獲得露臉機會,并從此為自己奠定空天軍都督的基礎。
沒錯,黃太極始終在惦記著皇帝親口許諾過的空天軍都督職位呢。在陸軍里干得再好,上面和身邊依舊有很多同樣優秀的佼佼者,干到死都不一定能坐上陸軍都督的位置。
不能做皇帝了,他認頭,因為確實有人比自己強,還不是一星半點。但在陸軍里也不能拔頭籌,就真不太服氣了。可惜有規則管著,不能為了升職亂來,只能一步步慢慢走。
然而空天軍不一樣,首先這是個由皇帝獨創并命名的新軍種,成立之后必然會受到重視。其次這個軍種沒有先例可循,也就少了諸多羈絆,能不能干好全靠能力。
在別人看來這種不確定的工作難度太大,風險太高,不是個好出路。但黃太極認為風險與收益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開創性的工作更容易一飛沖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