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該死的東方人居然在沙灘的堡壘。人就藏在里面射擊,只要彈藥槍支夠用,十幾個人就能擋住幾百人的沖鋒,并給進攻隊伍造成極大殺傷。
用炮轟沒用,就算炮彈準確命中地面上的堡壘也會被彈開。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凌晨或者夜間的大霧,或者人造煙霧,以連續不斷的沖鋒靠近,找到入口近身搏斗,靠數量優勢取勝。
然而大霧不是想來就來,即便來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入口,還得冒著槍林彈雨挖掘爆破。那300米沙灘就是這么一點點啃下來的,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多條人命。
如果讓他來選擇,不用猶豫,只有一個字,撤!科恩說得很明白了,這場戰爭本不該發生,雙方也沒什么仇恨,就是大明帝國皇帝和歐洲各國國王因為生意價格談不攏才大打出手。
為了財富是可以冒險,但戰爭是最后的手段,自己和士兵們沒義務為國王和貴族們多一點討價還價的籌碼,就把小命斷送在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破沙灘上。
可是進是退自己還真做不了主,仗打到了這個份兒上恐怕誰都做不了主。浩浩蕩蕩的出來了,裝備買了、武器買了、輜重買了,結果啥都沒搶到手就回去,欠了一屁股戰爭債該由誰來償還呢?
現在是能贏要打,不能贏也要打,只有打了才能得到結果,有了結果才好分贓,或者分擔責任。
“如果……我是說如果大明帝國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會不會繼續封鎖亞洲海域,從西亞或者北方向歐洲擴張?”
科恩的大概表述伯恩哈德基本聽明白了,總體上講比較悲觀,是個標準的失敗主義者。
但現在誰是什么主義并不太重要了,做為聯軍總指揮官,在即將開始的重要會議上必須明確表態,到底該繼續進攻爭取勝利還是及時收手保存實力。一旦選擇失誤,這口大黑鍋就有可能扣在自己頭上了。
“按照大明皇帝之前的說法,他更傾向于建立一套由他主導的貿易體系。在利益方面肯定是偏向大明帝國的,但也不會讓歐洲各宮各國吃太大虧。
我大概計算過,如果可以達成協議,歐洲可能還會迎來一段時間經濟繁榮。尤其是在機械制造、金屬冶煉、紡織和醫藥方面,通過貿易可以獲得更好的技術。
請不要吃驚,我只是由衷佩服他的大膽、魄力和執行力,對他個人并不贊賞,尤其在道德方面。
他是個虛偽的殺人狂,在菲律賓群島南部、安南、蘇門答臘島和緬甸等地,直接或間接殺死了幾十萬土著。手段非常隱蔽且殘忍,如果真有上帝的話,他應該馬上去地獄!
他還是個無神論者,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神靈,深度仇視各種宗教。凡是被他控制的地區都會被大規模移民,然后用半強制性的教育體系和政策普及漢語并互相通婚,慢慢抹殺各民族的文化,以達到只有一個大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