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富人們在贈送禮物時則常常選擇那些自己已經不再需要或者用不上的物品。而且,在送出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的言行舉止之間還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仿佛在告訴對方:“看,我擁有這么多好東西,即便是我不要的,也比你們現有的要好得多。”
這樣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感嘆世態炎涼,同時也令李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她意識到,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人們在面對贈予這件事情時都應當保持更為理性的態度。因為過度追求所謂的面子而盲目地送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最終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負擔甚至傷害。
畢竟,真正的情誼并不在于禮物價值的高低,而是彼此間真心實意的關懷與付出。
所以,千萬不能讓“窮大方”這種行為成為束縛自己生活的枷鎖,只有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贈予,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決策,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當中。從商場回家的路上,外甥女挽著李麗的胳膊,輕聲說:
“舅媽,其實不用給我買這么貴的羽絨服的,我知道舅舅家掙錢也不容易。”李麗笑了笑:“傻孩子,你現在正在長身體,凍壞了可不好。再說了,舅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特別希望有人能關心我,現在我就想好好照顧你。”
外甥女感動地把頭靠在李麗肩上。
到家后,婆婆看到新買的羽絨服,直夸好看又暖和。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外甥女說起了學校里的貧富差距。她說有些富家子弟總是炫耀自己的名牌衣物和電子產品,而貧困生只能默默努力學習。
李麗聽后,感慨道:“不管貧富,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善良的心,懂得珍惜別人的善意,也要量力而行給予別人善意。”
外甥女重重地點了點頭,大家相視一笑,屋子里滿是溫馨和諧的氛圍,仿佛之前那些關于貧富差異的思考都化作了促進家人關系更加親密的力量。
幾天后,外甥女要回學校了。李麗早早起床為她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還細心地打包了一些自制的點心讓她帶上路。送外甥女去車站的路上,外甥女突然說:“舅媽,這次來你這里我收獲好多。不僅有溫暖的羽絨服,更有許多做人的道理。”
李麗笑著摸摸她的頭:“只要你能懂,舅媽就很高興。以后遇到什么事,記得我們教你的就行。”
到了車站,外甥女上車前緊緊擁抱了一下李麗。車緩緩開動,外甥女透過車窗向李麗揮手告別。
李麗回到家后,婆婆說:“這孩子真不錯,懂得感恩。”李麗深以為然。此后,李麗依然過著自己平凡但充實的日子。偶爾回憶起外甥女來玩的這段時光,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
她深知,生活中有這些溫暖的點滴就足夠了,貧富差距雖存在,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才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