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工們陸續搬完了東西,林梅掏出錢包付了工錢。她最后環顧了一圈這個她婆婆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從包里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得讓志強看看,這房子收拾干凈了好掛中介。"她自言自語道,然后轉向趙阿姨,"阿姨,您知道附近哪家房產中介靠譜嗎?"
趙阿姨機械地報了個名字,目光卻無法從樓道口那堆"垃圾"上移開。那里有徐秀珍一生的珍藏,有她對兒孫的愛與期待,現在全都成了等待被清運的廢棄物。
林梅道了謝,鎖上門,開車離去。趙阿姨慢慢走到那堆遺物前蹲下,輕輕撫摸著那包棉花。棉絮柔軟如初,仿佛還帶著徐秀珍手掌的溫度。
"秀珍啊..."她喃喃自語,"你說你攢了一輩子,圖什么呢?"
陽光照在那堆被遺棄的物品上,一塊紅底金花的緞子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趙阿姨記得徐秀珍說過,那是留著給未來的重孫子做滿月衣裳的。
樓上的王奶奶拄著拐杖下來,看見這一幕,嘆了口氣:"老徐攢了一輩子的東西,就這么沒了?"
"是啊,就剩下房子和存折了。"趙阿姨苦笑道。
"人老了,除了房子和錢,啥也別給兒女留。"王奶奶搖搖頭,"留了也是白留,他們看不上。"
趙阿姨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灰。她突然想起徐秀珍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我這些東西啊,現在年輕人看不上,等他們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懂了。"
可是徐秀珍沒等到兒女懂的那一天。她的愛,她的牽掛,她以為珍貴的回憶與心意,在她閉眼的那一刻,就變成了需要處理的麻煩。
垃圾車來了,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工人熟練地把那些布料、棉花扔進車廂。趙阿姨轉過身,慢慢往家走。她的衣柜底層,也藏著幾塊"留著以后用"的布料,是當年結婚時娘家陪嫁的好料子。
回到家,趙阿姨徑直走向衣柜,把那些珍藏多年的布料都拿了出來。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那些已經有些泛黃的絲綢上,折射出溫柔的光。她摸了摸,然后拿起手機。
"兒子啊,周末有空回來一趟嗎?媽有些東西想給你..."
電話那頭,兒子不耐煩的聲音傳來:"媽,我最近特別忙,什么事電話里說吧。"
趙阿姨看著手中的布料,突然笑了:"沒什么,就是想問問你,最近工作順利嗎?"
掛掉電話,她坐在床邊,輕輕撫平那些布料上的褶皺。窗外,垃圾車的聲音漸漸遠去,帶著徐秀珍一生的珍藏,消失在街道盡頭。
過了幾天,趙阿姨接到了社區通知,要舉辦一場老物件展覽,鼓勵大家把家里有意義的老東西拿出來展示。
趙阿姨突然想起了那些被她拿出來的布料,猶豫再三,她還是把那塊藍底白花的布料送去參展。
展覽當天,趙阿姨在人群中看到了林梅。林梅站在那塊布料前,眼神里滿是驚訝。“趙阿姨,這是您的?”林梅問道。趙阿姨點點頭。林梅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好像明白了婆婆為什么留著這些布料。”趙阿姨笑了笑,沒有說話。之后,林梅開始四處打聽那些被她丟掉的布料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