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上的風微涼,城市燈火在遠處閃爍。陳璐靠著欄桿,側臉在夜色中顯得柔和。
“我記得你說過,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林致遠開口。
陳璐點頭:“是的。”
“那么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一個多金但你不愛的人,和一個你愛但經濟一般的人,你會選哪個?”
陳璐沉默了一會兒,突然笑了:“我兩個都不選。”
“為什么?”
“第一個,沒有愛的婚姻是漫長的煎熬;第二個,沒有經濟基礎的愛會被現實磨碎。”她轉頭看他,“我要等價交換,但不是用我自己去交換。我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價值,不需要通過婚姻獲取。”
林致遠驚訝地看著她:“那晚你說——”
“那晚我說的是普遍現象,不是我自己的選擇。”陳璐目光堅定,“我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就是為了在婚戀市場上有平等的底氣。我要的是真正的雙向奔赴,不是因為經濟依賴而不得不的妥協。”
林致遠突然明白了自己為何總是被她吸引。陳璐不是他最初以為的那種精于計算的人,她相信等價交換,但她的“價”不是物質,而是自尊、能力和真正的愛情。
“我好像誤解你了。”他說。
“沒關系,林總。”陳璐微笑,“人很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
晚宴結束后,林致遠送陳璐回家。到她住處樓下時,他突然說:“明軒和小雅分手了。”
陳璐點點頭:“聽說了,很遺憾。”
“不可惜,單方面索取的感情本來就不該繼續。”
陳璐贊同地點頭:“是啊,感情就像拔河,只有一方用力,遲早會摔倒。”
林致遠看著她:“那么,如果兩個人同時用力呢?”
陳璐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他話中的含義。夜色中,她的眼睛亮如星辰:“那就要看方向是否一致了,林總。”
“叫我致遠吧。”他說。
“好的,”陳璐微笑,“晚安,致遠。”
林致遠看著她走進樓道,第一次感到某種期待。這不是算計,不是等價交換,而是某種更為珍貴的東西——可能性。
第二天上班,陳璐的桌上多了一盆新的綠植,而林致遠的桌上多了一杯她帶來的咖啡,恰是他喜歡的口味,不加糖,加一點奶。
會議間隙,林致遠經過她的工位,輕聲問:“今晚一起吃飯?這次你選地方。”
陳璐抬頭,眼中閃過笑意:“好,不過這次我請客。”
“為什么?”
“等價交換,”她說,“上次是你付的。”
林致遠笑了,真正地笑了。他意識到,雙向奔赴的感情從來不是斤斤計較的等價交換,而是心甘情愿的相互付出。而這個道理,他花了十五年才明白。
窗外,北京的天空罕見地湛藍,一如他此刻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