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接過那件幾乎看不出原樣的小衣服,心中一陣酸楚。他這才明白,母親珍藏的不僅是物件本身,更是附著其上的記憶與情感。
“媽,我懂。”他輕聲說,“但我們現在有能力給下一代更好的了,不是嗎?”
李玉梅沉默良久,終于點點頭:“媽知道了。”
然而理解歸理解,習慣卻難改。李玉梅依然堅持著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待食物的態度。
她總是做很多飯菜,吃不完就放冰箱,下一頓再熱了吃,再吃不完就再熱,如此循環,直到吃完為止。有時一道菜能反復熱上兩天。
小雨從小腸胃就不太好,吃不了反復加熱的食物。起初她勉強自己吃,結果經常胃不舒服。后來她試著只吃新做的飯菜,李玉梅見狀就不高興。
“這么浪費怎么行?你知道以前多少人吃不飽飯嗎?”
“媽,吃剩飯對身體不好。”小雨試圖解釋。
“怎么不好?我吃了一輩子,不也好好地把浩浩拉扯大了?”
這樣的對話反復上演,婆媳關系再度緊張起來。
一天晚上,李玉梅又熱了中午的剩菜,其中一道青菜已經熱了三次,顏色都變了。小雨看著那盤菜,遲遲沒有動筷。
“吃啊,”李玉梅催促道,“這么好的菜,別浪費了。”
小雨勉強夾了一筷子,放進嘴里,味同嚼蠟。她看著滿桌的剩菜,再看看李玉梅期待的眼神,突然放下筷子,跑回房間,關上了門。
陳浩回到家時,已是晚上九點。推開臥室門,看見小雨坐在床邊哭泣,女兒小曦在她懷里不安地扭動。
“又怎么了?”
小雨抬起淚眼:“浩浩,我實在受不了了。媽今天又熱了三天前的剩菜,非要我吃。我吃不下,她就說我看不起她,說我浪費...”
陳浩長嘆一聲,坐在妻子身邊。這不是第一次了,他勸過母親多次,但母親總是不聽。
“我知道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小雨抽泣著,“我尊重她的習慣,但她能不能也尊重一下我的生活習慣?我不是嫌棄她,是真的吃不了那些...”
陳浩輕輕拍著妻子的背,目光落在窗外。夜色漸深,路燈在街上投下昏黃的光暈。他突然想起小時候,母親總是把新鮮的飯菜留給他,自己吃剩下的。有一次他發燒,什么也吃不下,母親急得團團轉,最后徒步走了五里路,去鎮上給他買一碗餛飩。
那是他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餛飩,熱氣騰騰,鮮美無比。母親坐在對面,看著他狼吞虎咽,自己卻一口也舍不得吃。
“浩浩,”小雨的聲音打斷他的回憶,“如果再這樣下去,我怕我會抑郁。為了孩子,也為了我自己...我們搬出去住吧。”
陳浩怔住了。搬出去?留下母親一個人?
那一夜,陳浩輾轉難眠。一邊是妻子的淚水,一邊是母親孤單的身影,他該如何選擇?
第二天清晨,陳浩早早起床,看見母親已經在廚房忙碌。她背影佝僂,白發比記憶中又多了不少。
“媽。”他輕聲喚道。
李玉梅回過頭,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起來了?早飯馬上好。”
“媽,別忙了,坐下聊聊。”
母子二人坐在餐桌旁,陳浩斟酌著開口:“媽,我和小雨...打算暫時搬出去住。”
李玉梅愣住了,手里的勺子“啪”地掉在桌上:“搬出去?為什么?”
“小雨她...吃不慣剩飯,你又堅持要做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