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今晚國研院和文博所的幾個老東西都在看。剛剛這波彈幕很明顯就是他們的手筆,這小子.......該難受了!”
他說的的確沒錯,自昨天下播前齊洛拋出【珠玕之樹】的問題后,九州歷史文化學界很多人都聞風而來,想要試試他的成色。
眼下,便是他們今晚的第一次出擊,從自己最拿手的領域開始,用直播這種新潮的方式隔空論道!
沸沸揚揚的彈幕,一時半會壓根無法息止。
齊洛安安靜靜的坐在光暈下,慢悠悠喝完了一盞茶,一整個過程中,就如同不問世事的入定老僧一般,甚至連姿勢都沒換。
直到視野中突然出現了一條實名彈幕。
一切.......陡然改變!
橙黃的光線在屏幕上投射下瑣碎的剪影,恰好將一段簡潔有力的文字籠罩其中。
【我是九州文博院研究員鐘岐!古蜀文明最遠可以考證到5000多年前的營盤山遺址,它的位置在川省阿巴縣,此外并沒有任何遠超于這個年代的遺址遺存,歷史研究講證據,所以.....我不認同!】
“那《山海經》.......算證據嗎?”
彈幕剛剛從眼角余光里滑過的那一刻,沉寂了許久的熟悉聲音,終于出現。
《山海經》?
眾人抬眼望去,眼眸中帶著幾絲茫然。
這要是擱以前,若有人拿《山海經》來佐證歷史事件,他們肯定是不屑一顧的。
但現在,在經歷過齊洛的解讀熏陶,默認了《山海經》是高維文明的觀測記錄后,便沒有人能夠反駁一句。
空氣,低沉且陰郁。
湖藍色的古舊封皮在視野中輕輕晃動,眾人也旋即陷入沉思之中。
這一幕,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被另外一條彈幕打破。
【拿《山海經》當證據?你確定想好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本書里對古蜀文明的描述只有兩處地方吧?】
【一處是對巴國的描寫,詳細說了是在西南。還有一處是對城都的描寫,也很明確的提到是在岷江沿岸。這和渤海灣實在沒有任何聯系啊。】
【這......就是你要提供的證據么?】
他全程都沒有咄咄逼人,卻讓旁觀的眾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超高的專業性配合著清晰的邏輯,稱一句近段時間以來的最強彈幕也不為過。
主播,危險了啊........
眾人懷著異常復雜的心緒,將目光投向齊洛,像是看著一只已經被逼入墻角的困獸,同情中又夾雜著擔憂。
按照常理來說,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困獸的選擇有兩個。
第一,殊死一搏;第二,求饒投降。
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齊洛這只“困獸”,竟然在所有人的壓力注視下,選擇了第三種解法!
也是他們從未見過的解法——
將墻打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