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晃的月色,連同白墻熒幕上的光紋,同步晃動。
乍看上去,如似給那座斑駁的石碑鋪上了一層清冷的光衣。
久遠的時空,仿若在這一閃一動間,被無限拉近了距離。
眾人沉默著望向視野中的滄桑巨物,一時竟有些不知該如何將復雜的心緒描述。
說實話,站在他們樸素的視角上看過去。
如果今天齊洛僅僅只是講述一則神話故事或者放出一張石碑照片的話,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拼盡全力的去辯駁幾句的。
可現在,他卻先后將兩樣關聯緊密的佐證祭出。
那則【藥女奔月】的故事,常年流傳在嵩山東麓。
而無比巧合的是,那塊承載了歷史印記的石闕,也佇立在嵩山東麓。
神話上的故事被具現到了石闕上方,無論是站在哪種角度上去看,都不能說二者之間沒有關聯。
雖然這并不足以徹底證明嵩山就是嫦娥奔月的地點,無法完全用來支撐嵩山是地月連接點的觀點。
但用來做輔證,是挑不出來一丁點毛病,甚至完全沒有問題的!
一時間,那些此前無比堅定的“倒齊派”,突然就齊齊緘默了下來。
說實話,有時候他們真的很佩服齊洛,這人到底是怎么做到在小小二十來歲的年紀,就收集到如此海量的信息的?
莫非,他的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么?
可問題是,以他目前展現出來的恐怖知識量來看的話,就算是四十八個小時,也好像完全不夠啊!
深徹的無力感,在心間久久彌散。
不知過了多久,直播間中那道熟悉的聲音,終于再現!
“一則傳說、一塊石闕,彼此之間相互支撐著給了我們足夠的論據。”
“直播間內很多人應該平常不怎么接觸人文社科類的論證結構吧,其實剛剛我講述和展示的這一切,就是這個學科中尤為經典的【民俗史料+文物史料】的聯合論證模式。”
“在方法的科學性和史料的準確性上,我希望大家能夠給我投贊同票,而且之前也已經說過了,倘若你依舊存疑,大可以實地走訪勘驗一番,孰真孰假,一去便知!”
這一次的回應,邏輯無比清晰。
乃至于當他話音剛剛落下的那一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文史研究館負責人,立刻就給予了高度的回應。
【完全贊同主播的邏輯體系和論證方式,我是九州文史研究館負責人楚慶,這的確是我們常用的論證體系,而且他剛剛提到的嵩山東麓嫦娥傳說與那塊“少室闕”,也是真實存在的,希望大家能夠坦然接受!】
最終的論調,就這樣被專業機構給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彼時夜色已深,濃烈的冷意將體內僅存的倦意全數沖散。
眾人怔怔望向熒幕中央的那塊石碑,一時竟有些失言。
倘若.......倘若這嵩山真的是所謂的【地月連接點】的話,那《酉陽雜俎》中的白衣人,定然是從月背剛剛降落的存在。
這豈不是說,撰寫《酉陽雜俎》的那個人.......也定是非同尋常的存在?
再一次,眾人對九州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感到了深深的感慨和畏懼。
這其中到底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真的沒有人可以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