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騰出手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查那五路人馬的虛實,派出去的人都是輕功好手。
其實黃蓉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然而猜測只能是猜測,若不是事關大宋皇朝,黃蓉一定會冒險一試。
最后得到答案,其實每一路人馬就是一千的騎兵。
千騎一起沖鋒的架勢還是很足的,塵土飛揚,僅僅是在周邊溜達,并不攻城,就讓五大城的將士不敢出城。
簡直可笑。
對方也探查到黃蓉派出去的人,明白繼續下去也是無用功,為防止被人逐個擊破,便第一時間回歸了蒙古大營。
一個月后,其余十一城共七萬援軍和朝廷從別處調來的五萬悉數到達,糧草、兵器、甲胄也隨著援軍的到來被送到了襄陽。
忽必烈也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心里作出決定:撤兵。
此事早就傳信告知過大汗蒙哥,蒙哥也是同意的。
與其繼續耗下去,不如見好就收。
何況,這次出兵也只是想要冷卻一下因為楊過的好事而日漸熱鬧的中原武林。
華山論劍輸了,蒙哥沒辦法。
如何把一盤散沙團結在一起?
最重要的就是得有一個領頭人。
以前是郭靖,可郭靖畢竟名不正言不順,他甚至都不是丐幫幫主,也不是桃花島主,僅僅是名氣大而已。
而現在出現了一個比郭靖更合適的人,那就是成為盟主的楊過。
當所有人被人帶著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的時候,就會變得無比團結。
華山論劍是一個契機,不久之后楊過大婚也是一個契機。
可他不會眼看著中原武林越來越團結而無動于衷。
這次出兵就是為了告訴中原武林一個事實,即使他們團結一心,也難敵蒙古騎兵的沖鋒,趁早停止妄想,以免丟了性命。
盡管過程有些波折,但蒙哥的確是沒想到大宋和趙昀會送上這么一份大禮,要不是突然營中爆發中毒事件,說不定還真能一鼓作氣拿下襄陽。
不過這次的大戰過程也帶給忽必烈一些啟發。
進攻襄陽,是一直以來蒙古高層做出的戰略目標。
十二連城,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襄陽,襄陽一破,十二連城就形同虛設。
可要是把目標放在其他城池呢?襄陽最難打,不代表其他城池也這么難打。
而且十二連城目標眾多,他們完全可以聲東擊西,甚至兵分多路。
他們敢分兵,郭靖敢嗎?
主動權掌握在他們手中,這仗,他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將襄陽城周邊的城池全部拿下,進而合圍襄陽,使其孤立無援,就是不動手,困也能把它困死。
屆時,不費一兵一卒,等著襄陽不攻自破、主動開門投降就行了。
大致的想法在腦海中過一遍,忽必烈越想越覺得可行。
只是現在已經撤兵,不可能再回頭重啟戰端。
何況,這次起兵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襄陽城的守軍和那些江湖人損失慘重,基本上沒有人身上不帶傷的。
接下來的后續忽必烈都已經想好了,并做好了安排。
大宋以為他撤兵了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