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先留著,待往后今日上一奏折,明日呈一密告,一日比一日加重罪行,時日一長,陛下心中積攢的怒氣也就越大。”
“對吳王的懲處,也會跟著越來越重,讓他永遠再無翻身的機會。”
朱允炆一聽,拜服道:“方先生不愧是飽讀圣賢書之人,這想出來的法子,就是比旁人高明許多,卻是學生我思慮不周了。”
“不錯,就依方先生的法子,必能置他于死地。”
朱允炆頓了頓,又假惺惺道:“只不過如此一來,難免讓皇爺爺日日傷心難過,有損他老人家的身體,卻是我這個做孫子的不孝了。”
方孝孺連忙教導道:“獻王殿下仁孝,但當此時刻,卻千萬不能留手。”
“鏟除了吳王,掃清了殿下當儲君的障礙,將來殿下繼位登基,執掌大明江山,治理好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大明千秋萬代,才是對陛下最大的忠誠和孝順。”
“若只顧想著眼下如何不讓陛下傷心難過,便不將吳王徹底打倒,以致于讓他有翻身再起的機會,奪了大明江山。”
“那才是對不起陛下,對不起天下百姓,才是真正的不孝。”
“大明江山交到他手中,殿下便是朱家的罪人,亦是天下億萬黎民蒼生的罪人!”
朱允炆肅然起敬,道:“老師教誨得極是,學生受教了!”
黃子澄道:“眼下最要緊,便是明日朝堂上,如何給藍玉和吳王定罪,此事咱們得好好合議合議。”
朱允炆點頭道:“是了,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那日在朝堂上,他公然索要儲君之位,索要大明江山,最后都能安然無恙,全身而退。”
“今日的事,又是他主動挑起,他必定做了萬全的準備。”
“咱們絕不可大意輕敵。”
方孝孺笑道:“有個現成的法子,那就是咱們今夜便去將藍玉搶到手中,再連夜審問,先給他定罪,做成鐵案,順便將吳王也牽扯進來。”
“只說吳王與藍玉合謀造反,吳王眼見事情敗露,才去抓的藍玉。”
“有了藍玉的認罪加指控,便是板上釘釘,誰也翻不了案。”
黃子澄愕然,道:“可藍玉在吳王手中,有錦衣衛看護,我們又如何搶得過來呢?”
“難道方兄能策反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不成?”
方孝孺笑著搖頭,道:“那自然是不行的。”
“不過,錦衣衛前幾年,便被陛下奪了審訊人犯,關押人犯的職權,難道你們都忘了嗎?”
“眼下錦衣衛的大牢,早已空蕩蕩的。多年未用,刑具也都毀掉了,不曾重置。”
“吳王可是將藍玉還有那個傅葉,都押到自己府上去了。”
“依我之見,他們今夜就會商量好,甚至重新媾和,也未可知。”
“如今之計,唯有令三法司出面。”
“若藍玉無罪,那就不該被抓。”
“若藍玉犯了罪,依本朝律法,應該關押在刑部大牢,哪有關到他吳王府的道理?”
黃子澄眼前一亮,霍地一下站起身來。
“剛才聽你講得入神,卻是遺漏了這一層。”
“咱們可立即去聯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讓他們出面交涉,令吳王將人犯轉交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