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對儲君的考核是多方面,而不僅僅只考核能力。
楊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處理好藍玉,處理好武將勛貴與殿下之間的牽扯,只是殿下爭奪儲君之位的第一步。”
“就是這一步,也還沒有完成,贏得明日朝堂上的爭斗,才能取得這場爭斗的勝利。”
“楊靖、袁泰、周志清三人今日敢前來王府要人,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背后有人指使,給他們撐腰。”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早就看透了,這是陛下對殿下的考驗,而他們本身也是考驗內的一環。”
“只不過,他們最終還是猜錯了陛下的心意,才碰到灰頭土臉。”
“陛下確實還想考驗殿下,卻不在這里。”
“今日賜殿下寶刀,助殿下逼退了三法司。”
“可授予殿下的權力過大,必然會在明日引起朝臣的激烈反彈。”
“而這,就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否則,陛下便不會如此做,只要將三法司喝退即可,沒必要授予殿下大權。”
“陛下授殿下大權,就是希望看到眾臣群起而反對殿下。”
“如何駕馭藍玉,駕馭持功自傲的勛貴武將,又如何平息朝臣的不滿。”
“這兩者皆順利通過,才能做大明的儲君,將來繼承大位。”
朱允熥想起,朱標在世的時候,還真就是文臣武將全部都支持他。
朱標死了,昔日的支持者,便分裂成了兩派。
武將勛貴支持朱允熥,文臣則支持朱允炆。
楊士奇接著道:“我知道殿下對那些文官很不滿,他們對殿下也普遍抱有極深的敵意。”
“但朝堂上的事,可不能僅憑個人喜好。”
“尤其眼下,正是殿下爭奪儲君之位的關鍵時刻。”
朱允熥笑著點頭:“我心中有數,不會摻雜太多的個人喜惡。”
“只要能拉攏的人,我都會盡量想方設法的拉攏。”
“政治嘛,就是將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楊士奇微微一愣。
反復咀嚼著朱允熥的話,只覺此言簡明扼要,卻直指本質,不由笑道:“殿下如此年齡,便有這般認識,倒是我多慮了。”
朱允熥沒有應聲,端起茶杯喝茶。
楊士奇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是至關緊要的,便是“孝”!”
朱允熥手中茶杯放下,道:“還請先生指點!”
他雖然知道朱允炆正是靠一個“孝”字,占盡先機。
但自己該如何扳回,卻并沒有什么頭緒。
此時再效仿朱允炆,無疑太晚,有點東施效顰了,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無旨意而抓藍玉,是莽!”
“然此舉是為陛下之憂,便是孝!”
“這個孝字,殿下要一筆寫到底。”
“殿下站出爭儲君之位,是防止大明江山所托非人,是為孝!”
“殿下抓捕藍玉,是為了不讓陛下左右為難,也是為孝!”
“然此舉畢竟沒有旨意,也造成了滿城風雨,此時上奏折請罪,方是孝。”
“長者賜,不敢辭。辭之不恭,受之無愧!”
“然陛下賞殿下寶刀,授殿下莫大的權力,卻沒有給予明確的職務,這是陛下對殿下的愛護,卻于法理不合,難免引起朝堂爭議。”
“為防有損陛下圣譽,不忍陛下左右為難,請求陛下收回成命,亦是子孫應盡之孝。”
“如此方顯殿下行事皆為公,坦坦蕩蕩,絕不謀一己私利。”
“殿下惟忠惟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