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開口,朱棣也從對兒子的牽掛中回過神來。
之前突然收到父皇斥責姚廣孝為妖僧,妖言蠱惑燕王的圣旨。
并要求姚廣孝必須離開燕王府,去吳王府接受吳王管教。
他當時震驚得下巴都差點掉了。
姚廣孝只是一個和尚而已。
雖說平日里與他往來甚密,但大明信佛的人不少。
而信佛的宗室里面,有自己喜歡的高僧經常出入,給其祈福誦經,實屬再正常不過的事。
別人又怎么會知道,姚廣孝在暗中給自己出謀劃策的呢?
就是王府中的下人,除了少數親信之外,也有許多人被蒙在鼓里。
還以為燕王信佛,道衍和尚來念經,只為佛事。
朱棣認為,必定是有親信之人背叛了自己,才致消息走漏。
還大動干戈的去查。
卻沒有查出任何蛛絲馬跡。
最后還是姚廣孝勸說,認為必定是那晚他一起去見吳王,因而讓吳王起了疑心,并非內奸泄密,朱棣才就此作罷。
此際姚廣孝出言詢問,他也豎起了耳朵,雙眸亦望向朱允熥,看他會有何反應,又如何作答。
“道衍大師,出家人不打誑語!”朱允熥稍稍動了動身體,讓頭偏移過來,側著望向姚廣孝。
“大師自己做了什么事,自有天知地知神知,還需要本王明言嗎?”
“阿彌陀佛!”姚廣孝臉上波瀾不驚,竟連一絲一毫的異常都沒有,道:“貧僧每日所行之事,唯吃齋念佛,再別無他事!”
演技真棒!
無論是語氣還是神情,完全看不到半分破綻。
朱允熥心中贊嘆!
朱棣也在旁邊搭話,道:“道衍大師是出家人,精通佛法,并不理俗務。”
“我亦崇信佛門,因而一直讓大師常伴左右。”
“特別是夜晚出行的時候,唯恐有鬼魅邪魔作怪,帶大師在身旁念經,就安心多了。”
“故而前天晚上來你府上,才帶著他。”
“今日驟然接到父皇的旨意,說是道衍大師蠱惑我,要將道衍大師送來你府上,由你嚴加管教。我委實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哭笑不得。”
“這都什么跟什么啊,這個誤會鬧大了!”
好精彩的表演!
神情、語氣、動作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說出來之后,就非常有說服力。
讓人忍不住就要相信。
朱允熥心想,若非自己對姚廣孝知根知底,恐怕真要被他們兩個聯手騙過去了。
不過,哪怕是聰明如姚廣孝,也絕計想不到自己早已洞明一切,不可能被他們的精彩表演蒙混過關。
聽到朱棣這樣說,朱允熥心中打起了算盤,笑道:“其實侄兒讓道衍大師來我府上,主要還是照看兩位堂兄黨弟。”
此言一出,朱棣的嘴巴不由得張成一個雞蛋形狀,似是有點難以置信。
姚廣孝微垂的雙眸內,精芒一閃而過,轉瞬消失不見。
朱允熥對此視若無睹。
這幾天見識了太多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
他已了然兩人不過是刻意沒有去管理面部表情而已。
真正會“演”的人,并不是時時刻刻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讓情緒外泄。
相反,他們會讓自己表現出有和尋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臉上神情變化豐富多彩。
這是真實的。
他們只有在最需要最關鍵的時刻,才恰到好處的演一下。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全攪在了一起,外人也就無從分辨。
“他們兩個在我府上要長期呆著,四叔要是沒有得力的人在一旁看著,恐怕也不會心。”
“剛好我知曉道衍大師與四叔關系密切,且佛法精深。”
“便找了一個借口,讓皇爺爺將道衍大師派來我府上。”
“一則為四叔的兩個寶貝兒子誦經祈福,祛魔消災,保佑他們平平安安長大。”
“二來嘛,有道衍大師在一旁看著,四叔也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