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每天還在不斷上升,不斷刷新記錄。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金陵城,總共也不過七八十萬人口。
一份每日印刷發行的報紙,竟能達到十萬的發行量,可見其有多么恐怖了。
這主要是因為金陵城的人口構成非常特殊。
比如說,國子監監生就有六千余人。
軍隊又有十幾萬人,外地來趕考且長期逗留的書生,來經商的商人,來完成朝廷輪班任務的工匠,又有十幾萬。
這里面包含很多流動人口。
他們當中的識字率比較高。
監生,書生自不用說。
便是出遠門經商的商人,雖然不用多高的文化,卻是必須要認得字的。
有了大量的識字人群,就有了銷量基礎。
這個時代的娛樂生活極度缺乏,能每日買一份報紙,看看上面的故事,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
而且,金陵城內雖然只有七八十萬人口,但整個應天府卻足足有三百余萬的人口。
因為郊區還有大量的人!
四文錢一份的大明日報,相比其他書籍,只能說是太便宜太便宜了。
這就是技術的力量!
要不然也不可能將價格壓到這么低。
隨著印刷量的增加,需要的紙張和油墨也越來越多。
大量生產之下,成本更是進一步走低。
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賣報紙也就成了一份非常賺錢的工作。
城內賣報人太多,飽和了,很多人就將報紙販往郊區去售賣。
甚至還有一些從外地遠來京城的商人,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有些商人更是一次性便購買數千份報紙,準備運回外地去售賣,以從中牟利。
至于報紙的時效性?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并沒有那么在乎。
誰會去管皇帝陛下的故事,是幾個月前印刷出版,還是今天才發行的呢?
能看就不錯!
在這幾方面的作用相加之下,大明日報的銷量,不斷攀升也就不足為奇。
一天印刷發行十萬份,還只是因為現在辦報紙的時間太短,規模擴張的速度,跟不上市場需求暴增的速度,根本就供不應求。
要不然,恐怕不是每日十萬份,而是二十萬份,三十萬份,乃至五十萬份,一百萬份了!
以大明日報如今的火爆,那真是印多少,銷多少!
因為招募編輯和記者,增加了不小的開支。
但銷量的上升又攤薄了成本,使得四文錢一份的報紙,利潤仍維持在兩文半。
至于免費送的。
現在除了老朱那里,仍然每日免費送一份進宮之外,就再也沒有了。
官員們愛買不買,想要他再免費送,那是門都沒有的。
十萬份報紙,即每天能賺二百五十余貫錢,按如今一貫一兩銀的兌換標準,即二百五十余兩白銀。
一年算下來,足足有九萬余兩白銀的純利潤。
比他身為吳王每年領的俸祿還要高得多。
而這還只是剛剛開始。
發行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呈指數級的增長!
自從招募來一批記者之后,朱允熥對外面的動向,終于有了不少的了解。
就在他忙著處理自身諸多事務的時候,這段時間,朝中已是暗流洶涌,山雨欲來。
十月初一日。
朱允熥已在府中養病十余日。
朝政荒廢,流言四起。
這一日,獻王朱允炆前來拜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