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輕拂。
王府內的琉璃池水微蕩,清澈見底。
但水面之上,荷葉已枯,蓮蓬低垂。
幾片殘荷輕輕搖曳。
殘荷聽風,聽取喳聲一片。
池內有魚兒穿梭于明暗光影交織中,不時躍出水面,輕吐氣兒,泛起層層漣漪。
三人就坐在池子邊的亭子內,心思也各有不同。
朱允炆心中的思緒,方孝孺和黃子澄自是不知。
更不曉他已暗中另布殺局。
兩人還在商議朝中之事。
“眼下他手握監國權柄,對文武百官有生殺予奪之權,我等自是十分被動。”
黃子澄聲色微寒,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他越是囂張不可一世,便越會滅亡得更快。”
稍稍一頓,又道:“此前我等費盡心神,搜集了吳王三十六條罪狀,只是那日朝堂風云變化,局勢瞬息不同,實是出于我等的意料之外。”
“這些罪狀和有關的奏折,便被暫時壓了下來。”
“但我們所做的事,絕不是白費功夫。”
“只要時機一到,還是可以將其再呈給陛下。”
“當時的時間緊迫,所制作的罪狀還十分粗糙,多有不對的地方,經不起細查。”
“事后我反復推敲,查漏補遺,將其罪狀做得十分牢固可靠,再無任何漏洞。”
“根據他這幾日的所作所為,又給他增加了三條大罪,共計有三十九條罪,條條皆非同小可。”
“如今要等的,僅僅是一個機會而已。”
朱允炆在思索中回神,道:“我們之前讓人散布要立吳王為儲君,讓吳王登基,方能天下大興的謠言,如今看來,恐怕不妥。”
“觀那日皇爺爺在殿下的言行舉止,皇爺爺多半不會因此而疑他。”
“說不定反而更加高興。”
“憑白給他送了一個好名聲,又因此更得皇爺爺的歡心,此計不能再推行下去了。”
“此時停止,已經晚了!”方孝孺搖頭道:“消息散播出去之后,市井之人四處添油加醋的傳播,就算我們不再做了,他們也會繼續傳。”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
“這段時間,金陵知道這個謠傳消息的人,恐怕都已經有數十萬了。”
“我們也不可能就此事公開站出來辟謠,還能如何阻止?”
朱允炆的臉色刷地一下變了。
自己等人謀劃了許久,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力。
結果卻是要給朱允熥做嫁衣裳?
哪怕想到朱允熥之后必定會死于自己與母妃的聯手之下,但此際想起來仍是憤憤不平。
“啪!”朱允炆猛地一掌,打在亭中的石桌上。
這一下用力過猛,剎時間只覺得手奇痛無比,他不敢叫出來,只能苦苦忍住,表情變得痛苦無比。
“咱們這位陛下的性子,確實是大出之前的預料之外。”
黃子澄緩緩嘆道:“自古天家無私情,身為帝王,沒有不猜忌儲君的。”
“然而,當今陛下,卻與眾不同,不能以常理度之。”
“大概是陛下出身微末,自小缺乏親情,故而特別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