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庫房里面實際存的銀子,與戶部賬簿上面記錄的數字,完全對不上的,就更多了。
有時候朝廷要查賬,他們知道賬對不上,便連夜胡編亂造。
也正因為知道這些情況,姚廣孝才建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封了戶部的賬簿和庫房再說。
雖然這個時候大明,政治清明,官員也相對廉潔奉公。
畢竟,老朱的屠刀,還是很嚇人的。
但在保管和使用沒有分開的情況下,也很難說就一定沒有人監守自盜。
人的貪欲,有時候是自己都無法克制的。
而一個好的制度,其實是對人的拯救。
某種意義上說,不給官員貪污機會的制度,實際上也很好的保護了官員。
“戶部的五百萬兩銀子,全部拔付大明銀行,以作為首批新鈔的保證金。”
“從即日起,百姓向朝廷納稅,或從糧倉購糧,皆可使用大明銀行所發大明寶鈔,一體通用。”
“確實有需要要兌換成銀子的,可以去大明銀行兌換,由大明銀行收取兌換的手續費。”
“但朝廷收稅,除了必繳的糧食之外,其余皆只認寶鈔,不認白銀和銅錢。”
“如手中只有白銀和銅錢,則須自行去大明銀行兌換成寶鈔,再行交稅。”
以前大明寶鈔的信譽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廷可以用寶鈔支付雇傭老百姓的工錢,買老百姓的東西。
但反過來,老百姓拿著朝廷印制的寶鈔,給朝廷交稅,或者去朝廷的糧倉里面購糧,則不行。
必須要用真金白銀。
這樣一來,傻子才信你的寶鈔呢。
如今朱允熥要重建新鈔的信譽,第一步是使用了五百萬兩白銀作為保證金,以此作為貨幣之錨。
而不再像以前一樣,無錨印鈔。
另一方面,則是用朝廷的稅賦和糧倉作了擔保。
新印的鈔票,可以用來給朝廷交稅,也可以到糧倉購糧。
這無疑使其價值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但同樣也意味著,大明朝廷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
不過,在朱允熥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要改革,要重建已經近乎成為廢紙的大明寶鈔的信譽,怎么可能不承擔一點點風險呢?
朝廷不承擔這個風險,讓老百姓去承擔,老百姓是肯定不干的。
那大明寶鈔的問題,就成了永遠無解的難題。
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變成廢紙。
直至最后被廢除,又再度回歸銀本位制度。
朱允熥說完,轉而望向早已驚得目瞪口呆的嚴震直,道:“嚴大人,今年河工修堤的工錢,就全部使用新印制的大明寶鈔支付。”
“你去告訴河工們,拿著大明銀行印制的寶鈔,可以到朝廷買糧食,可以用來上交明年的稅賦。”
“只要他們自己愿意出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也可以去大明銀行兌換成銀子。”
貨幣印制出來之后,是需要一定的發行渠道和途徑的,將印出來的錢發出去的。
這一條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一件令人大傷腦筋的事。
因為很容易便造成錢發給了巨富商賈,而沒有發到所需要的人手中。
發給修河堤的工人,無疑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渠道。
以此為契機,將錢發到老百姓的手中。
建國庫,辦銀行,收商稅,他的改革藍圖已在不經意間,迅速鋪開。
朱允熥說完,也不管還在震驚中的兩人反應如何,道:“就這樣吧,本王也乏了。沒什么事的話,本王就先歇息了。”
嚴震直如夢初醒,記道:“殿下,此舉關系重大,三思啊!”
朱允熥卻不理他,轉身就走。
身后,趙勉先是神色復雜,很快恢復如常。
隨后,他的嘴角邊,竟浮現一縷十分興奮的笑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