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員絲毫也不以然,道:“先把銀子騙過來,才是最要緊的。朝廷的規章制度,那也從來沒說就一定不能改啊,這也不能算朝廷不守信用。”
“我總覺得這樣做,不妥!”有官員連連搖頭。
……
皇宮。
老朱也如往常一樣,翻開了今日的《大明日報》。
往常看到報紙,便會眉開眼笑的老朱,第一次緊皺了雙眉。
“胡鬧,熥兒怎么能這樣做呢?”老朱將手中報紙猛地放下。
“這寶鈔本就是朝廷印刷發行,朝廷若是沒有寶鈔了,自己印一點不就完事了嗎?還收寶鈔干啥?”
“讓老百姓們都用寶鈔交稅,拿著寶鈔來官府的糧倉購糧,那朝廷圖啥子呢?”
“朝廷印出來的寶鈔,百姓們用它向朝廷買東西,再收回朝廷……這不是瞎折騰嗎?”
不得不說,老朱雖然在其他方面都非常精明。
但對于現代金融知識,貨幣本質等方面的知識,卻是極度缺乏的。
從來沒有人和他講述這些知識,也就很容易陷入思維誤區。
正因為如此,老朱才總是想不通,明明自己都用嚴刑竣法,殺得人頭滾滾了,怎么老百姓卻還是不愿意用寶鈔呢?
用白銀和銅錢的習慣,怎么就那么難以扭轉呢?
竟然連掉腦袋都不怕!
故而,老朱看著朱允熥的改革,總覺得不對。
“不行,咱要阻止他。”老朱霍地一下,站了起來。
剛走出幾步,卻又轉身回頭。
“此舉雖然有些荒唐,但對于鼓勵民間百姓使用大明寶鈔,卻是會有極大的用處。”
“如今天下百姓,尤其是吳越一帶的商販,大多不愿使用大明寶鈔。”
“咱殺了那么多人,都沒有殺得他們害怕。”
“若是通過熥兒的這個法子,使他們接受寶鈔,也未嘗不可。”
老朱畢竟是很聰明的人,雖然不懂經濟學原理,但其中一些顯而易見的好處,他還是能一眼看透的。
“咱既然用他監國理政了,就該相信他。”
“熥兒行事,雖然每每出人意料,卻并不是任性胡來的人。”
“他這樣做,必定有他的深意。”
“就先看看效果如何吧。”
……
吳王府。
朱允熥對此自是一無所知。
此刻的他,正忙著給新版大明寶鈔最后定版。
與原來主要使用文字的大明寶鈔不同,新版大明寶鈔除了在關鍵地方標明了面值之外,主要是圖案為主。
對于文化程度水平不高的老百姓來說,圖案比文字更容易記住。
圖畫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防偽也相對方便。
與原來大明寶鈔最小面值十文,最大一千文不一樣。
新版大明寶鈔,只有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六種面值。
可以說,都是小面值。
在朱允熥看來,鈔票要走進千家萬戶,面值就不宜過大。
隨手就拿一千文的寶鈔,向店家買東西,可店家找不開錢,怎么辦?
很多老百姓是很貧困的,根本沒有什么錢。
若鈔票的面積過大,就意味著使用的人群會很少,使用的頻率也會很低。
許多交易都無法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原來的大明寶鈔,長一尺,寬六寸,是世界上最大的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