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們預料的完全不一樣,大明銀行和新版大明寶鈔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民間,百姓們已廣泛的使用新版寶鈔。
白銀和銅錢,都幾乎被他們遺忘了。
時至今日,不用朝廷禁令,許多商家和百姓,都已經自覺拒絕了從前最受歡迎的白銀。
原因無他。
相對于新版寶鈔的方便快捷,白銀鑒定成色,質地,稱重量,切割分塊,實在太麻煩,太不方便了。
與此同時,大明軍事學院亦聲勢驚人。
這段時間以來,每天都有勛貴功臣和都督武將在《大明日報》上公開宣布拜師,將朱允熥的聲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讓朱允炆越發心煩意亂。
他將心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不久后母親的生日宴上。
對其他事,都不甚在意了。
方孝孺并不知他心中所想,仍在分析道:“大明軍事學院即將開學,可秦王和晉王,卻在此時以北方防務吃緊為由離京,這分明是在向吳王示威。”
“沒有秦王和晉王這兩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的參與,吳王借辦軍事學院為名,收天下兵權的計劃,終不能完全成功。”
“好啊!好啊!”
“若是明日黃兄的計劃能夠成功,那吳王的大明軍事學院就要成為笑話了!”
他言語間極為興奮,頗有幾分吐氣揚眉的味道。
就在這時,黃子澄帶著一人走了進來。
“這位是兵部主事齊泰,亦曾是應天府鄉試解元,因不滿吳王專任行事,久仰獻王殿下仁義之名,今日特來投效。”
“齊泰?”方孝孺大吃一驚,連忙站起來道:“莫非就是為官多年,從無差錯的齊先生?”
老朱對官員的要求極為苛刻,各種繁瑣條文眾多,凡是官員一旦上任,很少有不犯任何過錯的。
但齊此人做事極其謹小慎微,做官多年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被京中不少官員視為奇跡。
齊泰行禮道:“方先生過譽了,方先生在儒林中名聲遠揚,齊某亦是久仰方先生之名。”
朱允炆在神游中回過神來,拉住齊泰的手說道:“先生之名,我亦早有耳聞,想不到先生竟愿意來助我!”
這段時間以來,隨著朱允熥的聲望如日中天,原來支持他的人,不少也開始搖擺不定起來。
雖說文官們大多數更希望朱允炆繼位,但真要豁出去,不顧一切支持他的人,還是極少的。
“吳王任性胡來,大明豈能讓這樣的人掌權?”
齊泰憤憤道:“我大明潛伏在北元的諜子傳來了不少北元今冬將大舉南下,攻我大明邊境的消息。”
“兵部據此發文,令邊關將領和地方官員調集兵馬,又額外準備了數百萬石糧草,令地方協調,快速轉運至邊境,以防不測。”
“不料,今日卻突然接到吳王的指令,明言今冬北方無戰事,一切防務準備皆照往常即可,不需要再額外籌備糧草和兵馬。”
“這……這不是胡來嗎?”
“吳王為了讓大明軍事學院順利開學,讓自己執掌兵權,已是喪心病狂。”
“置我大明邊境安危于不顧,置北方數千萬百姓的性命不顧。”
“若讓這樣的人立為儲君,登基繼位,則我大明亡矣!”
“獻王仁義,又是皇長孫,理應被立為儲君。”
“我齊泰愿意盡心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