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何解釋圣人之言,就成了最大的隱形權力——釋經權!
比如朱熹便對圣人之言進行了大量的解釋,發展完善了理學。
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超過了許多帝王。
方孝孺是讀書人,并且在天下間有著極高的聲望,被許多人視作天下讀書種子。
朱允熥要他做的事情,便是用自己的名望,去釋經,去重新解釋圣人之言。
將這項素來由于天下讀書人掌握,甚至以此來要挾皇帝的第二權力,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讓其為自己所用!
貴賤有別,貴者不交稅,賤者交稅養貴者,那不是圣人的要求,而是違背圣人的舉動。
天下大公,才是圣人的經!
如此反復宣講,直至形成強大的聲勢。
到那時,向豪紳、官員、讀書人征重稅以求天下大公,就變成理所應當的事了。
這當然很難,但卻并不是沒有可能。
這個天下,最多的是只顧維護自身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人。
但是,這個天下,也從來不缺少理想主義者。
天下大公的理想,自古就有許多人追求。
方孝孺只要以圣人的經為旗幟,將他們聚集在一起,便能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
再加上朱允熥暗中相助,即使不能完全壓制反對的聲音,也至少也有了制衡的力量。
圣人之言,可以成為天下豪紳、地主,讀書人制約皇權的刀。
但反過來,主動掌握釋經的權力,又可以借此將圣人的經,成為斬向他們自身的利劍!
“你若這樣去做,受益于此的天下百姓,都會感激你。”
“千千萬萬的百姓,將因此而不必餓死凍死。”
“但無數失去特權的富豪,鄉紳,無數的讀書人,卻會攻擊你,詆毀你。”
“千秋罵名,你逃不脫!”
朱允熥重新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神色平淡:“本王現在問你,你愿,還是不愿?”
屋內安靜了下來。
許久,方孝孺才開口道:“殿下真會施行這樣的國策嗎?”
“不一定!”朱允熥笑道:“本王要的是天下長治久安,是大明江山永固。”
“若事不可為,那本王就不會強行去做,讓大明江山陷入不穩,甚至是戰亂之中。”
“本王之前就說過,今日所說之話,出得我口,入得你耳,日后本王就絕不會承認。”
“你去釋經,去宣講圣人的理念,那是你的事,與本王無關。”
“會不會做,什么時候做,這取決于天下的形勢變化,也取決于你的努力。”
“唯有時機成熟,本王才會順勢而為。”
“如若不然,那便只能束之高閣了。”
“本王這么說,你明白了嗎?”
方孝孺站起身來,躬身而拜:“草民明白了,謝吳王殿下指點。”
朱允熥再度笑問道:“所以,你愿,還是不愿?”
方孝孺臉上浮現極為復雜之色,隨后皆化為笑容。
“平生所求,又豈有不愿之理?”
“此事若成,則我之功德,不亞于圣人!”
“人生能得如此,夫復何求?”
“今日之后,我必竭盡全力,促成此事。”
“區區千秋罵名,又何足道哉。”
他仰頭遙望窗外天穹。
漫天浮云蔽日,不見陽光。
可天地間并不黑暗,仍然明亮。
方孝孺朗聲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
ps:從今天開始恢復正常更新!</p>